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抗战:点亮后勤科技树

第2章 缴获的宝贝

发表时间: 2025-11-07
周明轩蹲在那台锈迹斑斑的机器前,手指轻轻擦去底座上的污垢。

“东...京...制...造...”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

李铁柱凑过来:“周干事,这上面写的啥?”

“日本货。”

周明轩心跳加快,“这是台手摇式封口机。”

“封口机?

干啥用的?”

“做罐头的。”

周明轩站起来,眼睛发亮,“能把铁皮密封起来,食物能保存好几年不坏。”

老王围着机器转了两圈,摇摇头:“锈成这样,还能用吗?

再说,咱们哪来的铁皮做罐头?”

周明轩没说话,仔细检查着机器。

虽然锈得厉害,但主要结构完好。

问题是缺少压辊和密封垫,而且没有动力源——原装的手摇柄不见了。

“先搬回去。”

周明轩拍拍手上的锈,“我想办法修修看。”

几个战士把机器抬到临时给养厂——其实就是个搭了棚子的土院子。

周明轩找来煤油,一点点清洗机器零件。

“需要什么零件?”

团长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

周明轩赶紧站起来:“报告团长,缺压辊和密封垫。

最重要的是得做个手摇柄。”

团长点点头:“师部送来几个技术兵,你看看能不能用上。”

来的技术兵叫赵大勇,以前在天津机械厂干过。

他检查了机器,挠挠头:“密封垫好办,用熟牛皮就行。

压辊得找车床加工,这荒山野岭的上哪找去?”

周明轩想了想:“能不能用缴获的枪管改造?”

赵大勇眼睛一亮:“哎?

这主意不错!”

说干就干。

他们找来几根损坏的步枪管,赵大勇用锉刀一点点打磨。

周明轩则带着李铁柱去找牛皮。

“周干事,这牛皮鞋底行不?”

李铁柱拎着一双破鞋。

“太薄了。”

周明轩摇头,“得要厚实的生牛皮。”

最后还是老王有办法:“炊事班有张刚剥的牛皮,还没鞣制,行不?”

“正好!”

密封垫解决了,手摇柄用木棍临时做了一个。

三天后,机器组装完成。

周明轩把早就准备好的炒面装进洗干净的日军罐头盒里。

“来,试试。”

赵大勇摇动手柄,机器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压辊缓缓转动,把罐头盖压紧。

“停!”

周明轩喊道。

他拿起罐头仔细检查密封情况,又放在水里测试。

“怎么样?”

众人都围过来。

周明轩从水里拿出罐头,擦干,用力掰了掰盖子。

“成功了!”

他兴奋地说,“完全密封!”

老王拿起罐头看了看:“这不就是鬼子那种罐头吗?”

“不一样。”

周明轩解释,“鬼子用的是马口铁,咱们这是 reuse 他们的旧罐头盒。

内容物也不同,咱们装的是改良炒面。”

他打开刚密封的罐头,里面的炒面干燥如初。

“这样保存,放半年都没问题!”

团长闻讯赶来,看了演示后很满意:“好!

马上组织人手,把现有的炒面都装罐!”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

缴获的罐头盒有限,总共才几百个。

“得想办法搞更多容器。”

周明轩发愁。

李铁柱提议:“要不咱们自己打铁盒?”

赵大勇摇头:“太费事,而且铁料紧缺。”

周明轩在院子里踱步,目光突然落在角落里的竹子上。

“有了!”

他快步走过去,“用竹筒怎么样?”

“竹筒?”

老王疑惑,“那能密封吗?”

“试试看。”

周明轩砍下一节竹筒,把炒面装进去,用木塞塞紧,再涂上桐油。

几天后测试,竹筒里的炒面依然干燥。

“竹筒防潮性好,还轻便。”

周明轩很满意,“山上竹子多的是,取材方便。”

新的问题又来了。

竹筒包装的炒面虽然防潮,但战士们反映吃起来不方便——得找工具把炒面挖出来。

“要是能首接吃就好了。”

一个战士说。

周明轩想起前世的压缩饼干。

没有液压机,怎么压缩?

他试验了几次,最后想出个土办法:把炒面稍微加水拌匀,用石磨压紧,再烤干。

这样做出来的“炒面砖”硬邦邦的,但可以首接啃,也能泡水。

“就是太费牙。”

李铁柱试吃时龇牙咧嘴。

“总比饿肚子强。”

周明轩笑道。

就在给养厂渐入正轨时,师部传来消息:鬼子要扫荡了。

“上级命令我们转移。”

团长召开紧急会议,“给养厂能带走的尽量带,带不走的销毁,不能留给鬼子。”

周明轩看着刚刚建起的简陋生产线,心有不甘。

“机器必须带走。”

他说,“这是咱们的希望。”

转移很仓促。

周明轩带着给养厂职工,抬着机器连夜出发。

山路难行,机器又重,走得很慢。

“周干事,这样不行啊。”

赵大勇喘着气,“太慢了,会被鬼子追上的。”

周明轩也知道危险,但舍不得放弃这台来之不易的机器。

就在这时,前面侦察的战士跑回来:“不好!

发现鬼子小队,正朝这边来!”

众人都紧张起来。

老王提议:“把机器藏起来吧,以后回来取。”

周明轩环顾西周,看到不远处有个隐蔽的山洞。

“就那里!”

大家七手八脚把机器抬进山洞,用树枝掩盖好洞口。

刚藏好,鬼子的脚步声就近了。

众人大气不敢出,握紧了手中的枪。

周明轩从枝叶缝隙中看到,带队的是个鬼子中尉,边走边用日语说着什么。

“他们在找我们的后勤部队。”

懂点日语的战士小声翻译。

鬼子小队在山洞口停了一下,周明轩的心提到嗓子眼。

好在天色己暗,鬼子没发现异常,继续前进了。

确认安全后,大家才松了口气。

“现在怎么办?”

李铁柱问。

周明轩想了想:“机器先藏在这里,我们轻装追赶大部队。”

他最后看了眼山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会回来取。

三天后,他们终于与主力会合。

但眼前的景象让周明轩愣住了——部队减员严重,战士们个个面带饥色。

“你们可算来了!”

团长一把拉住周明轩,“还有吃的吗?

部队断粮一天了。”

周明轩赶紧清点随身携带的物资。

因为转移匆忙,只带出来五十多罐密封炒面和一百多个竹筒炒面。

“就这么点?”

团长皱眉。

“大部分都藏起来了。”

周明轩解释,“包括那台机器。”

团长叹口气:“先分下去,救急要紧。”

密封炒面派上了大用场。

不需要生火,战士们首接打开就吃。

竹筒炒面虽然受潮了一点,但还能吃。

“老周,你这玩意儿真救命啊!”

一个连长拍着周明轩的肩膀。

当晚,周明轩找到团长:“团长,我得回去取机器和物资。

没有那些,咱们撑不了多久。”

团长摇头:“太危险,鬼子还在那一带活动。”

“可是......报告!”

通信兵跑进来,“师部急电!”

团长看完电报,脸色更加凝重。

“情况有变。

上级要求我们坚守此地,阻击鬼子增援部队至少五天。”

“五天?”

周明轩吃惊,“现在的粮食只够两天。”

“所以,”团长看着周明轩,“我给你派一个班,你带他们回藏机器的地方。

不管找不找得到,三天内必须返回。”

周明轩立正:“保证完成任务!”

他挑选了李铁柱和赵大勇,加上团长派的八个战士,组成小分队。

临行前,老王塞给他一个小布包:“路上吃的。”

周明轩打开一看,是几块烤干的“炒面砖”。

夜色中,小分队悄悄出发。

凭着记忆,周明轩带着大家往藏机器的方向走。

山路难行,还要躲避鬼子巡逻队。

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找到那个山洞。

洞口掩盖的树枝还在,看来没人发现。

“快!

搬出来!”

周明轩命令。

战士们正要进洞,李铁柱突然低喝:“有人!”

众人立刻隐蔽。

只见一队伪军正朝山洞走来,带队的是个胖军官,边走边骂:“妈的,这荒山野岭的,上哪找八路的物资?”

周明轩心里一沉——藏机器的地方暴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