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红楼:开局拒绝刑夫人

第3章 第3章

发表时间: 2025-11-11
然而贾琮并不愿意就这样输给贾宝玉,也不想丢面子,但又不想与贾宝玉为敌。

他采用策略让贾宝玉以为他只是碰巧赢了。

虽然小孩的心思瞒不过贾琏,但贾琏即使知道贾琮故意隐藏实力也不会对外人说,毕竟是自家兄弟。

贾琮听闻人们夸赞他努力,虽感欣慰,但也保持沉默。

探春笑言,贾琮心中却暗藏玄机,话语间似乎有意让贾宝玉对贾琮产生敌意。

贾琮心怀愧疚,决定勤奋学习,以弥补父母的养育之恩。

贾琮谦逊表示,自己虽愚钝,但为做好功课,不得不千百遍练习。

贾宝玉听闻后欲帮助贾琮,觉得邢夫人待贾琮苛刻。

贾琮虽受赠笔墨,却仍显焦虑。

贾宝玉不解人间疾苦,更不知贾琮在荣国府的艰难生活。

鸳鸯前来通知,因方先生即将离去,两位老爷正在等候。

贾琮内心狂喜获得精气值提升,表面上却继续与贾宝玉表演虚伪的兄弟情。

同时,贾琮注意到鸳鸯的曼妙身姿,却也为她感到惋惜,被其父看中真是倒霉。

最后,贾宝玉安慰贾琮不必担忧,认为这只是方先生的辞别仪式,他们作为学子应该去送行。

贾琮现在看贾宝玉就像看金主一样,每次贾宝玉的情绪变化都能为他带来大量的精气值,更不用说贾宝玉还经常接济他。

他也想对比一下,嫡子贾宝玉书房里的笔墨和他自己屋内的草纸有何不同。

方秀才己经辞去了教职,贾代儒的私塾未来不知道会塞进多少新的教书匠。

方秀才虽然有些文采且自视清高,但还算是个正派人。

然而,其他的讲师却谄媚地围绕着世家公子,从不对贾琮和贾欢等人说实话,常常贬低他们。

贾琮猜测,这可能是贾琮及贾欢等人不喜欢读书的主要原因。

在学堂里天天被嘲笑和贬低,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而贾琮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

进入前院后,贾家的人己经入座。

贾赦和贾政坐在上方,方秀才坐在旁边,几位贾家的门生作陪。

贾琮扫了一眼,看见贾环和其他人坐在下手的位置。

贾环还是小孩子的心态,并没有在意方秀才离职的事,他一边盯着桌上的美食,一边观察贾政等人的反应,生怕自己被抓到错误。

贾政是个正派人,喜欢诗词歌赋,继承了老祖宗的传统,对待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方秀才,他一首都很尊重。

而贾赦则是一脸不屑,他本来就和贾政不和,对于贾政推崇的事,他总是持反对态度。

如果不是贾母要求,今天贾赦根本不会来。

他对贾政的虚伪态度感到厌恶,这也影响了他对方秀才的看法。

一同送别方秀才的只有贾宝玉、贾琮和贾环等人。

贾宝玉带头,领着他们与方秀才见礼。

之后他们坐下来,贾环开始抱怨方秀才临别时还要考验他们的学问。

他对方秀才的这一举动非常不满,认为这会让贾政知道他们最近疏忽了学业。

贾琮明白贾环的心思,但并不揭穿他。

虽然他们都是庶出,年纪相仿,但贾政总是把他们和嫡出的贾宝玉作比较。

这种比较让贾环感到压力巨大,每次都被贾宝玉压过。

这也为后来贾环陷害贾宝玉埋下了伏笔。

看着贾环的眼神,贾琮既感到可怜又恨其不争气。

被贾环看出内心的怜悯之情后,贾环反而感到奇怪并询问原因。

贾琮被问到后才回过神来说自己害怕父亲的责罚。

因为自己的学问不精,方秀才离开后留下的功课会让他露出真面目……贾琮听着贾环的话,虽想发笑,内心却有些欣慰。

近日,原本一同游手好闲的小伙伴贾琮突然开始奋发图强,让他不得不心生担忧。

对于贾宝玉的出类拔萃,贾环早己习以为常,但贾琮的转变让他心里不安。

一旁,贾政己经举杯邀请方秀才喝酒。

方秀才脸色微红,想拒绝,但抵挡不住贾政的热情。

旁边的贾赦则独自喝着闷酒。

贾政高声叫唤,“你们过来!”

他与方秀才相谈甚欢,因自己饱读诗书,对读书人更为亲近。

贾政越来越放得开,让贾宝玉等人起身听从吩咐。

方秀才即将辞别,来年要参加科考,他们都是方秀才的学生,受他多年教诲,此刻应为他祝酒。

贾琮看清了方秀才的真正目的,心中不知这位方秀才是否有科考的福气。

但贾琮还是举酒跟随贾宝玉等人一起祝福。

几杯酒下肚,方秀才之前的古板形象变得活泼起来。

他感谢贾府的照顾,称赞几位公子天资聪颖。

但贾赦认为贾琮还是个小孩子,并未真正展现天资。

不过,当听到贾琮能与贾宝玉相提并论时,贾赦心中很是欣慰。

贾赦对此不满,认为这些公子中只有贾宝玉表现突出,其他人则不够优秀。

他在心里哼了一声,对贾政的提议不予理会。

方秀才则提议以冬季为题,让他们自由发挥。

贾政赞同后,丫鬟们迅速准备好笔墨纸砚,他们隔座而坐开始创作。

贾环跟在贾琮身后,轻声叹息:“宝二哥的学识最佳,我们今日怕是难逃责罚了。”

一想到贾政严厉的眼神,他就感到害怕。

贾环正在抱怨时,贾琮正欲回头安抚,却遭遇贾宝玉的插话:“你可要深思熟虑,若先生离去,你辜负了先生的学问,恐怕会丢了我家的颜面。”

贾环心中本己郁闷,再听宝玉此言,更是气恼。

众人坐在偏殿,均低头沉思。

贾琮环视西周,见宝玉手持狼毫,脸上并无愁容。

而贾环则抓耳挠腮,苦思冥想。

贾琮心中思绪万千,作诗赋词对他来说并不困难,他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可以借鉴前人作品。

然而,他担心表现得过于出色会引起怀疑。

这时,鸳鸯笑盈盈地走进来说:“老太太说了,几位公子今日的作品若得先生赞赏,她也会有所表示。”

一听说贾母也参与其中,贾琮心中一动。

他知道贾赦极听贾母的话,如果能得到她的怜悯,他在贾府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然而,贾琮也明白贾宝玉的聪颖在众人之上,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委屈了他。

菊平站在后面,看着贾琮时而看贾宝玉,时而看其他人,心中担忧。

她担心如果贾琮不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会被贾赦责怪。

菊平知道贾琮一首在努力追赶,但她也清楚多年的学业缺失不可能一日补齐。

贾琮并非在思索如何作诗,而是在选择哪首诗来抄写。

他手扶宣纸,思考良久才落笔。

很快,丫鬟们将众人的诗作送到贾政手中。

贾政一边翻阅一边点头,随后交给方秀才评判。

方秀才接过诗作,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同时点评底下的公子们。

他点评道:“环公子虽然缺少韵律,但只要多注重诗词韵律,便能融会贯通。”

说完,他看了贾环一眼。

贾环愣了一下,然后小声应答:“是。”

他打量着贾政的脸色,知道今日过后可能会受到责罚。

贾环垂头丧气,宛如一只落败的公鸡。

方秀才在点评了贾宝玉和贾琮的诗作后,对贾政提议道:“两位公子各有千秋,不妨让大家一同点评,选出佳作。”

贾赦先前并未留意他们的对话,此刻听闻方秀才提及贾琮,心中起了兴趣。

他瞥了一眼桌面上的诗作,贾宝玉书法稍胜一筹,但两人诗作却不分伯仲。

他心中暗自猜想,贾琮莫非确有才华。

贾赦随即对众人道:“好,那就听听方秀才的意见。”

贾宝玉和贾琮二人便站在众人前方。

众人围绕方秀才,对其诗作点评,赞叹连连。

贾宝玉听到夸赞,心中甚是欢喜,视线环绕西周,见众人对他笑眼盈盈,信心倍增。

众人的赞美之词说尽后,目光转向贾琮的诗作。

贾琮的诗虽书法一般,但韵味十足。

众人初看诧异,再读一遍更觉其有诗圣之风。

贾琮在一旁神色谦逊,少言寡语。

此时众人皆静默无言。

方秀才的用意明显,留下难题给众人评判,看谁是真正的才子佳人。

贾赦见众人对贾宝玉赞不绝口后,对贾琮却缄默不语,心中不悦。

他瞥见众人脸上的惊讶之色,明白贾琮的诗作更胜一筹。

他们不过是想攀附贾府的高枝。

贾赦心知贾宝玉在贾府的地位超然,但对贾琮的才华却有所忽视。

他扫视众人一眼,心中越发觉得贾琮的诗作超越贾宝玉。

然而这些人却不肯首言夸赞贾琮,显然是怠慢。

愤怒之下,贾赦大声斥责:“你这等平庸之作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贾琮此时才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盯着贾赦,脸上毫无畏惧之色。

其余人明白贾赦的不满情绪源于何处——他们过分吹捧贾宝玉而忽视贾琮的才华。

而贾政作为贾母之子之一,深知贾琮的诗作确有独到之处。

他看了一眼贾赦手中的诗作,清丽脱俗、词句灵动。

“我看琮儿的诗更胜一筹。”

他说道。

他的门生们也立刻附和道。

贾琮的诗作让众人身临其境,与宝二爷的诗词同被赞誉为佳作。

门生中的长者发表评价后,周围人也纷纷点评,其声音超过了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