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大秦风云录:从养马人到始皇帝

第2章 贵族变草根

发表时间: 2025-08-16
上一章咱们聊到嬴家在商朝风光了六百多年,从 “跳槽” 投奔商汤的费昌开始,一代代人要么当诸侯,要么做王室重臣,甚至还能和商朝公主联姻,妥妥的 “顶级贵族圈” 成员。

可谁能想到,这风光到了商纣王时期,突然就来了个急刹车 —— 周朝的军队一打来,商朝亡了,嬴家也跟着从云端摔进了泥里,一夜之间从贵族变成了连土地都没有的草根。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商纣王的荒唐和周武王的野心说起,当然,嬴家那会儿的族长恶来,也得为这 “家族滑铁卢” 背点锅。

先说说商纣王这人。

咱们现在一提起他,就想到 “暴君” 俩字,其实早期的商纣王也不算太糟 ——《史记》里说他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意思就是脑子快、力气大,还能跟野兽搏斗,放到现在也算 “文武双全” 的狠角色。

可他当了国君之后,就飘了 —— 觉得自己本事大,没人能管得了,开始到处打仗、建宫殿、抢美女。

他派兵去打东边的夷人,打了好几年,虽然打赢了,却把商朝的兵力耗得差不多了;又在朝歌(现在河南淇县)建了个 “鹿台”,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还建了个 “酒池肉林”,天天跟妃子妲己在里面喝酒玩乐,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商朝这边乱折腾,西边的周部落却在偷偷变强。

周部落的首领叫姬昌(后来的周文王),这人特别会来事 —— 对老百姓好,减轻赋税,还到处招揽商朝的逃犯和不得志的人才。

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周武王)继位,比他爹更有野心,一心想推翻商朝。

周武王知道商朝兵力都在东边打夷人,朝歌空虚,就趁机联合了八百多个诸侯,带着军队偷偷向朝歌进发。

这时候,嬴家的族长叫恶来,是伯益的后代,也是商纣王手下的大将。

恶来这人,跟他的名字有点像,“恶” 字透着股狠劲 ——《史记》说他 “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意思就是恶来力气大,他爹蜚廉跑得快,父子俩都靠本事给商纣王干活。

商纣王特别信任恶来,让他负责守卫朝歌的城门,还让他带兵打仗。

可恶来有个毛病:太忠诚,甚至有点 “愚忠”—— 他知道商纣王荒唐,但觉得自己是商朝的臣子,就得跟商朝共生死,哪怕商朝要亡了,也不投降。

周武王的军队打到牧野(现在河南新乡)的时候,商纣王才慌了 —— 朝歌没多少兵,只能临时把奴隶和俘虏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让恶来带着去抵挡周军。

可这些奴隶和俘虏早就恨透了商纣王,根本不想打仗,周军一冲过来,他们就纷纷倒戈,反而跟着周军打商朝的军队。

恶来带着自己的亲兵拼命抵抗,可寡不敌众,最后战死在战场上。

恶来一死,商朝的军队就垮了,周军很快就攻进了朝歌。

商纣王知道自己跑不了,就跑到鹿台上,穿上宝玉做的衣服,跳进火里自焚了。

商朝就这么亡了,前后才六百多年。

商朝亡了,嬴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周武王进入朝歌后,开始清算商朝的贵族 —— 杀了妲己,烧了鹿台,还把商朝的贵族要么抓去当奴隶,要么流放,要么分给诸侯当 “战利品”。

嬴家因为恶来跟着商纣王抵抗周军,被归为 “商朝余孽”,成了重点清算对象。

恶来的爹蜚廉,当时正在北方给商纣王找石头(据说商纣王想建一座更大的宫殿),听说商朝亡了,儿子也死了,吓得不敢回朝歌。

他在北方躲了一阵子,后来周武王派人来抓他,蜚廉知道自己跑不掉,就***了。

蜚廉***前,把自己的小儿子季胜托付给了一个朋友,让朋友带着季胜逃到西边去,别再掺和中原的事。

除了季胜这一支,恶来的后代也没闲着 —— 恶来有个儿子叫女防,当时才几岁,被家里的老仆人偷偷抱走,跟着一群商朝的逃兵往西跑。

那时候往西跑,可不是什么好选择 —— 西边是西戎人的地盘,到处是草原和戈壁,没有城池,没有粮食,还有凶猛的野兽和强悍的西戎人,比中原危险多了。

可没办法,东边是周朝的追兵,只能往西边逃,好歹能有条活路。

女防和季胜这两支嬴家人,就这么分开了 —— 女防跟着老仆人,季胜跟着父亲的朋友,各自往西逃。

他们一路上吃了不少苦:白天要躲着周朝的追兵和西戎人的巡逻队,晚上只能睡在山洞或树林里;没粮食了,就挖野菜、摘野果,运气好能打只兔子或野鸡;遇到下雨天,衣服湿透了,只能靠身体烘干,不少人都得了病,有的甚至死在了路上。

有一次,女防他们遇到了一群西戎人。

西戎人看到他们穿着中原人的衣服,还带着小孩,以为是周朝派来的探子,拿着刀就冲了过来。

老仆人赶紧把女防藏在树后面,自己跪在地上,用西戎话解释说他们是商朝的逃犯,不是探子,求西戎人放过他们。

西戎人的首领看老仆人说得可怜,又看女防年纪小,不像探子,就没杀他们,还给了他们一点肉干和水,让他们赶紧离开。

老仆人带着女防,谢过西戎首领,又继续往西走。

就这样,他们走了好几个月,终于到了西陲的犬丘(现在甘肃天水一带)。

犬丘是西戎人的一个小部落聚集地,虽然偏僻,但好歹有个地方能落脚。

女防和老仆人,还有其他几个跟着逃来的嬴家人,就在犬丘附近找了个山洞住了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日子过得特别难 —— 没土地,只能靠给西戎人养马、放羊糊口;没房子,只能住在山洞里,冬天冷得睡不着觉;没粮食,只能用马奶、羊肉跟西戎人换点粟米。

西戎人虽然没杀他们,但也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是 “中原的逃兵”,经常欺负他们 —— 有时候会故意不给他们粮食,有时候会抢走他们养的马,甚至还会嘲笑他们 “连马都养不好”。

有一次,女防给一个西戎部落首领养马,有几匹马得了病,不吃东西。

西戎首领以为女防没好好养马,就把女防绑起来,要打他。

老仆人赶紧跑过来,跪在地上求首领,说马是得了病,不是没好好养,还说自己能治好马。

西戎首领半信半疑,让老仆人试试。

老仆人以前在商朝的时候,跟着嬴家的人学过养马,知道怎么治马病。

他找了几种草药,熬成汤,灌给马喝,过了几天,马真的好了。

西戎首领很高兴,不仅放了女防,还给了他们一些粮食和布匹,对他们的态度也好了不少。

季胜那一支,比女防他们稍微幸运一点。

季胜跟着父亲的朋友,逃到了另一个西戎部落聚集地 —— 岐周(现在陕西岐山一带)。

岐周是周部落的发源地,虽然归周朝管,但因为偏僻,周朝的统治不算太严。

季胜他们靠给周朝的一个大夫养马,勉强能活下去。

季胜长大后,继承了父亲蜚廉 “跑得快” 的本事,还学会了骑马射箭,后来被周朝的大夫推荐给了周成王,当了个 “御夫”,负责给周成王赶车。

虽然只是个小官,但好歹也算回到了 “体制内”,比女防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

可女防这一支,就没这么幸运了。

女防长大后,还是靠给西戎人养马糊口。

他娶了个西戎女子,生了个儿子叫旁皋。

旁皋长大后,也跟着父亲养马,还学会了西戎人的语言和习俗 —— 会骑马、会射箭、会跟西戎人打交道。

旁皋又生了个儿子叫太几,太几又生了个儿子叫大骆,大骆又生了个儿子叫非子。

这几代人,都在西陲靠养马过日子,从商朝的顶级贵族,变成了西陲的 “养马专业户”,彻底成了草根。

不过,草根的日子虽然苦,却磨出了嬴家人的韧劲。

他们没抱怨命运不公,反而跟着西戎人学本事 —— 学骑马射箭,让自己变得更强;学西戎人的语言和习俗,让自己能在西陲立足;学怎么养马、怎么跟野兽搏斗,让自己能活下去。

他们知道,自己是商朝的贵族后代,不能一首当草根,得想办法站起来,哪怕这条路很难走。

而且,他们也没忘记自己的根 —— 老仆人临死前,把女防叫到身边,告诉他:“我们是嬴家的人,是伯益的后代,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

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回到中原,重振嬴家的威风。”

女防把这话记在心里,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旁皋,旁皋又告诉了太几,太几又告诉了大骆,大骆又告诉了非子。

就这么着,“重振嬴家” 的念头,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了西陲嬴家人的精神支柱。

当然,他们当时还不知道,机会很快就会来 —— 周朝后来出了个周穆王,特别喜欢旅游,到处跑,需要好马;而非子,正好是个养马的高手。

就是这个机会,让嬴家从西陲的草根,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为后来秦国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咱们现在要知道的是,周灭商这事儿,对嬴家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 —— 从贵族变成草根,从繁华的中原搬到偏僻的西陲,从锦衣玉食变成靠养马糊口。

但也正是这场灾难,让嬴家摆脱了商朝贵族的 “娇气”,变得更能吃苦、更能打仗,也让他们在西陲这片土地上,慢慢积蓄力量,等待着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而嬴家东山再起的第一步,就要从非子养马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