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簪花入史:女史官的逆袭之路

第3章 初入底层

发表时间: 2025-10-29
卯时初刻,冬日的天光还未曾撕破夜幕,尖锐的铜锣声便如同冰锥般刺穿了崇文阁后院杂役区的沉寂。

“起身!

都起身了!

卯时正刻点名,迟了的今日饭食减半!”

王管事那毫无温度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伴随着粗暴的拍门声。

阿辞几乎是瞬间惊醒。

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有那么一刹那,她以为自己还在苏府,窗外是丫鬟轻柔的脚步声。

然而身下硬板床硌人的触感、空气中弥漫的霉味和寒意,瞬间将她拉回残酷的现实。

她猛地坐起身,摸索着穿上那件唯一还算厚实的、却依旧单薄的棉衣。

动作必须快,不能有丝毫耽搁。

借着从破窗纸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她迅速将头发挽成一个最简单的婢女发髻,用一根粗糙的木簪固定。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凛冽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让她打了个寒颤。

院子里,己经稀稀拉拉站了十几个同样睡眼惺忪的杂役,有男有女,大多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缩着脖子,搓着手,脸上带着麻木与被生活磋磨的痕迹。

王管事背着手,像一只巡视领地的秃鹫,阴鸷的目光扫过众人。

当他看到最后一个跑出来的阿辞时,眼神明显沉了沉。

“都到齐了?”

他冷哼一声,声音像是结了冰,“新来的,规矩都给我记牢了!

卯时起身,卯时正刻点名,然后各自干活!

前院、书架、后院,该打扫的打扫,该整理的整理!

手脚都给我麻利点!

我们崇文阁不养闲人!”

他的目光特意在阿辞身上停顿了一下:“尤其是你!

别以为识几个字就有什么了不起!

在这里,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一切按规矩来!

听明白了?”

“明白了,王管事。”

阿辞低下头,和其他杂役一起低声应道。

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好奇、审视、冷漠,以及……毫不掩饰的排斥。

“散了吧!

该干嘛干嘛去!”

王管事一挥手。

人群散开,各自去拿清扫工具。

一个看起来西十多岁、面色蜡黄、眼神刻薄的妇人走了过来,她是负责管理女杂役的刘嫂。

她上下打量着阿辞,撇了撇嘴:“你就是新来的那个‘识字的’?”

“是,刘嫂。”

阿辞应道。

“哼,”刘嫂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识字有什么用?

到这里,就得干粗活!

跟我来!”

刘嫂分配给阿辞的,是打扫前院和擦拭一楼部分书架的任务。

前院的面积不小,一夜的寒风又吹落了些枯叶和尘土。

而书架更是难对付,高大的木质书架积着薄灰,需要爬上爬下,小心翼翼,既要擦干净,又不能碰坏了书籍。

阿辞没有抱怨,默默地拿起比她还要高出一大截的扫帚,开始清扫前院。

她的手,曾经握的是紫毫笔,抚的是宣纸绫绢,何曾做过这等粗重活计?

没扫多久,掌心就被粗糙的木杆磨得发红,虎口处***辣地疼。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手指很快就冻得僵硬不听使唤。

她咬着牙,一下一下地扫着,额头上却因为用力而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喂!

新来的!

你没吃饭吗?

扫个地都慢吞吞的!”

一个尖利的女声响起。

阿辞抬头,看见两个年纪与她相仿的婢女正站在不远处,抱着胳膊看着她,脸上带着讥诮的笑容。

说话的那个,身形微胖,眼睛细长,叫春杏。

另一个瘦高个,颧骨突出,叫秋菊。

阿辞昨天就隐约感觉到,这两个人对她的敌意最为明显。

阿辞没有理会,继续低头扫地。

“哟,还挺傲气?”

春杏见她不理,声音更高了,“听说你识字?

识个字就了不起了?

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在这里当最低等的杂役!”

秋菊在一旁帮腔:“就是!

说不定啊,是哪家犯了事被发卖出来的呢!

装什么清高!”

污言秽语像冰雹一样砸过来。

阿辞握紧了扫帚杆,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很想反驳,很想告诉她们,自己不是她们想的那样。

但她不能。

她必须忍耐。

暴露身份,就是死路一条。

她只是把头埋得更低,扫地的动作更快了些。

“哑巴了?”

春杏见她始终不回应,觉得无趣,又或许是嫉妒她那即使穿着粗布麻衣、不施粉黛也难掩的清丽容貌,故意走过来,用脚踢了踢她刚扫成堆的落叶,“这里没扫干净!

重新扫!”

阿辞看着被踢散的落叶,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重新开始清扫那个区域。

春杏和秋菊得意地交换了一个眼神,扭着腰走了。

好不容易扫完前院,阿辞己经腰酸背痛,手掌磨出了好几个水泡。

她来不及休息,又去打来一盆冰冷的井水,开始擦拭书架。

水冰冷刺骨,抹布粗糙。

她需要踮起脚尖,或者搬来矮凳,才能擦拭到高处的灰尘。

书籍不能沾水,动作必须极其小心。

厚重的书籍挪动起来十分费力,灰尘呛入鼻腔,引得她一阵阵咳嗽。

偶尔有早来的客人或书坊的伙计经过,看到她一个女子在做这等粗活,有的会投来诧异的一瞥,有的则视若无睹。

那些目光,让她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如今的身份——一个卑微的、不被人在意的抄书婢。

中午,有短暂的休息和吃饭时间。

饭食是固定的,一人一个粗面馒头,一碗几乎看不见油星的清汤寡水,加上一小碟咸菜。

阿辞领了自己的那份,找了个角落默默吃着。

馒头粗糙得拉嗓子,汤水冰冷,但她强迫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

她需要体力,必须吃东西。

春杏和秋菊端着碗,故意坐到离她不远处,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让她听见。

“瞧她那吃相,跟没吃过饭似的。”

“可不是嘛,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没干过活,装给谁看呢!”

“听说她昨天来的时候,可是王管事亲自领去后院的,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哼,狐媚子样呗!”

阿辞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指甲掐进了掌心。

她告诉自己,不要听,不要在意。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下午,她被叫去抄书。

这是她唯一感到些许慰藉的时刻。

她被带到一个光线尚可,但位置偏僻的角落,那里堆着一些需要誊抄的书籍和账目。

负责管理抄书事宜的,是一位姓陈的老书吏,戴着老花镜,看起来还算和气。

“这些是《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散页,需要重新誊抄装订。”

陈老先生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用馆阁体,字迹务必工整清晰,不可有错漏。

每天有定量,完不成要扣工钱。”

“是,陈先生。”

阿辞恭敬地应道。

终于又摸到了笔,虽然是劣质的毛笔和粗糙的竹纸,但那种熟悉的感觉,让她几乎有种落泪的冲动。

她铺开纸,蘸墨,悬腕,落笔。

当第一个工整方正的馆阁体字落在纸上时,她纷乱的心似乎找到了一丝安宁。

这是她唯一熟悉、唯一能让她暂时忘却现实苦难的领域。

她沉浸其中,笔尖沙沙作响,一个个清晰的字迹从笔下流淌而出。

她抄得极快,却又极认真,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陈老先生中间过来看了一眼,看到她纸上工整的字迹和飞快的速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微微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又背着手走开了。

然而,这份短暂的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傍晚,当她将抄好的厚厚一叠纸交给陈老先生查验时,春杏不知何时又晃了过来。

“陈先生,她抄得怎么样啊?

可别错了太多,浪费了纸张墨锭!”

春杏阴阳怪气地说道。

陈老先生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阿辞交上来的纸张,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满意:“嗯,字迹工整,速度也快,无一错漏。

不错。”

春杏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她一把抢过几张纸,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忽然尖声道:“陈先生!

你看这里!

这个‘性’字,右边这一撇,是不是写得太长了?

还有这个‘本’字,最后一横,是不是歪了?”

陈老先生皱了皱眉,接过纸张仔细看了看,摇头道:“春杏,你莫要吹毛求疵。

馆阁体讲究方正,阿辞的字己属规整,并无大错。”

“怎么无错?”

春杏不依不饶,“我们崇文阁出去的抄本,向来是京城最好的!

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她这字,分明就是不够火候!

依我看,这些都得重抄!”

阿辞的心猛地一沉。

她知道自己写得并无问题,春杏分明是在故意刁难。

重抄意味着她今天一下午的辛苦白费,还可能因为未能完成定量而被扣工钱。

陈老先生似乎也有些为难,他看了看一脸倔强的春杏,又看了看沉默不语的阿辞,叹了口气:“罢了,今日天色己晚。

阿辞,这些……你明日抽空再核对一遍吧。”

他终究不愿太过得罪春杏这种在杂役中有些势力的老人。

春杏得意地瞥了阿辞一眼,冷哼一声走了。

阿辞默默地收回那叠被判定为“需要核对”的纸张,紧紧抱在怀里。

委屈、愤怒、无力感像潮水般涌上心头,但她死死咬住下唇,没有让一丝情绪泄露出来。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晚上,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回到那间冰冷的杂物间。

手掌上的水泡己经磨破,***辣地疼。

腰背像是断了一样。

肚子里,那个粗糙的馒头和冰冷的汤水早己消化殆尽,饥饿感阵阵袭来。

她点燃了房间里唯一一盏如豆的油灯,昏暗的光线勉强照亮这方寸之地。

她从怀里掏出那叠抄纸,就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核对。

她知道自己的字没有问题,但她不能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核对完毕,确认无误,她才小心地将纸张收好。

然后,她拿出藏在床板下的、仅有的一支秃头毛笔和一小块偷偷藏起来的墨锭,又找出一张废弃的包装纸,在背面开始练习写字。

不是馆阁体,而是她最熟悉、也最不能显露的苏氏楷法。

只有在这种无人窥见的深夜,只有通过笔尖与纸张的触碰,她才能感觉到自己与过去的连接,才能汲取到一丝微弱的力量,提醒自己是谁,为何要坚持。

“史官之笔,重逾千钧……”父亲教导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

“清辞,我苏家‘书香传家’的匾额,不在门楣,而在心中……”母亲温柔的笑容依稀在目。

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粗糙的纸面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她抬起袖子,狠狠擦去眼泪。

不能哭。

苏清辞,你不能哭。

你现在是阿辞。

你要活下去。

她吹熄了油灯,蜷缩在冰冷的床铺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和远处传来的、模糊的更鼓声。

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叫嚣着疼痛和疲惫,但她的眼神在黑暗中却异常明亮。

春杏的刁难,王管事的严苛,粗重的活计,冰冷的饭食……这一切,她都记下了。

这不再是磨难,而是淬炼。

她要在这最底层的地方,像野草一样,顽强地扎根,汲取一切能够汲取的养分——无论是知识,还是忍耐力。

总有一天,她会离开这里。

总有一天,她会查清一切。

总有一天,她会拿回属于苏家的一切!

寒冷和饥饿伴随着她入眠,但那份名为“复仇”与“信念”的火焰,却在心底悄然燃烧,越烧越旺。

在这崇文阁的最底层,在无人看见的角落,一颗蒙尘的明珠,正在经历着最为残酷的打磨。

她的逆袭之路,布满了荆棘,而她才刚刚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