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沉默的功勋

第1章 墨笙书局

发表时间: 2025-11-08
民国三十七年的台北,春日雨水绵密。

雨丝不算大,却足够缠绵,将青石板路面洇染成深墨色,空气里弥漫着土腥气与潮湿草木混合的味道。

街面有些冷清,偶有行人撑着油纸伞或顶着挡雨的布包匆匆走过,黄包车的车辙碾过积水,发出黏腻的声响。

“墨笙书局”就坐落在这样一条不算繁华的街角。

门面不大,黑漆木匾上的金字也有些旧了,却自有一股洗尽铅华的沉静。

店门虚掩着,将外头的湿冷与喧嚣隔开大半。

店内光线偏暗,全靠几盏暖黄的电灯与窗外透进的熹微天光照明。

西壁皆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密密麻麻排满了线装古籍与新旧杂陈的书籍,空气中浮动着纸张、墨锭与淡淡防蛀香草混合的独特气味,幽远而宁谧。

书店老板沈墨笙,正立于柜台之后,手持一块柔软的麂皮布,细细擦拭着一本《昭明文选》的织锦封面。

他看上去二十七八年纪,身形清瘦,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色长衫,衬得肤色愈发白皙。

眉眼温润,鼻梁挺秀,唇色偏淡,此刻微微抿着,神情专注。

他擦拭的动作极轻柔,修长的手指稳定而有力,仿佛对待的不是一件商品,而是易碎的珍宝。

角落里,一台老旧的美多牌收音机正播放着当日的新闻,女播音员的声音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腔调,字正腔圆,却透着一股公式化的沉闷:“……国大代表一致拥护戡乱救国方针……行政院通过议案,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在东北、华北等地活动仍频,国军将士正英勇进剿……”这新闻与书店的氛围格格不入,却又像是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背景音。

这时,店门上的铜铃“叮咚”一响。

一位戴着圆框眼镜、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老者收了伞,跺了跺脚上的水渍,走了进来。

他是这里的常客,附近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员,姓秦。

“沈老板,叨扰了。”

秦先生熟稔地打着招呼,目光己迫不及待地扫向书架。

沈墨笙放下手中的书与麂皮布,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不会让人觉得疏离:“秦先生哪里话,您来,小店蓬荜生辉。

外面雨凉,先喝口热茶暖暖。”

说着,他从柜台下取出一个干净的搪瓷杯,从始终温在小小红泥炉上的白铁皮开水壶里倒上热水,递了过去。

动作自然流畅,透着旧式文人待客的雅意。

秦先生道了谢,双手接过捂着手,感叹道:“还是你这儿清静,外面……唉,乱糟糟的。”

他指了指那还在絮絮叨叨的收音机,“米价一天一个样,金圆券发得跟废纸似的,这仗也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沈墨笙微微颔首,没有接这个敏感的话头,只是温声道:“时局艰难,更需静心。

秦先生今日是想寻些什么?”

“还是你这儿好,不同外面争。”

秦先生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凑近些,压低声音道,“上次托你留意的《陶庵梦忆》,张宗子的,可有眉目了?”

“巧了,”沈墨笙转身,从身后书架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取出一本蓝布面线装书,书页略显泛黄,但保存得相当完好,“前日刚收上来一套,虽是晚清刻本,但版刻清晰,品相尚可,您看看合意否?”

秦先生接过,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嘴里不住称赞:“好,好!

品相难得,品相难得啊!

沈老板,多少?”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询问,也有一丝对价格的担忧。

沈墨笙略一沉吟,报了个数:“秦先生是老主顾,您给八万元金圆券就好。”

这个价格在如今飞涨的物价下,堪称良心。

秦先生显然也清楚,脸上露出感激之色,连忙从内兜掏钱,嘴里念叨着:“如今这钱啊,也就换这些精神食粮还实在些。

上个月还能买一石米,这个月怕是半石都悬乎。”

点清票子,厚厚一沓。

沈墨笙接过,看也未看便放入抽屉,神色如常,仿佛收付的不过是寻常纸笔。

他又取来一张干净的牛皮纸,动作熟练地将书包好,用纸绳捆扎结实,双手递还。

“您慢走,路上湿滑,小心脚下。”

送走秦先生,店内复又安静下来。

收音机里的新闻己播报完毕,换上了周璇的《夜上海》,那婉转的嗓音在寂静的书店里流淌,却莫名添了几分时空错乱的恍惚感。

沈墨笙没有继续擦拭古籍,他走到窗边,静静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

雨水顺着玻璃蜿蜒滑下,将外面的街景扭曲成模糊晃动的光影。

他的目光沉静,那温润的眉眼在灯影下显得有些深邃,让人看不透底。

他维持这间书局己近三年。

三年前,他带着一批精心挑选的书籍,从大陆渡海而来,在此落脚。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有些不合时宜的、醉心故纸堆的年轻书商,性情温和,与世无争。

他也的确将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与左邻右舍、文人学者都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关系。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间书局,以及他这个人,都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时间在雨声和留声机的浅吟低唱中缓缓流逝。

午后,又零星来了几位顾客,有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来买新文学小说,也有老先生来寻觅碑帖。

沈墨笙皆应对得体,言语不多,却总能精准地找到对方所需,或给出恰当的建议。

首到临近傍晚,雨势稍歇,街面的积水映出天边一抹惨淡的亮色。

店门上的铜铃再次急促地响了起来。

这一次进来的,是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旧夹克,头发被雨水打湿,一绺绺贴在额前,脸色苍白,眼神里充满了惊惶。

他一进门,就迅速反手将门关上,背靠着门板,胸口剧烈起伏,警惕地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

沈墨笙正准备收拾关门,见状动作微微一顿,目光落在来客身上,平静地开口:“先生,要打烊了。

如需购书,还请明日早些。”

那男子猛地转过头,看向沈墨笙,嘴唇哆嗦着,压低了声音,语速极快:“老板……帮帮我,有人……有人在追我!”

沈墨笙眼神微不可察地一凝,但面上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他绕过柜台,缓步上前,语气带着适当的疑惑与关切:“先生莫慌,慢慢说。

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是否需要帮你报警?”

他说话的同时,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男子全身,注意到他夹克袖口处有一小片不易察觉的暗色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鞋帮上也沾满了泥浆。

“不!

不能报警!”

男子反应激烈,随即意识到失态,强行镇定下来,眼神乞求地看着沈墨笙,“我……我惹了些不该惹的人。

老板,你这里……有没有地方能让我躲一下?

就一会儿!

求你了!”

他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不似作伪。

沈墨笙沉默地看着他,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

柜台上的座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窗外,一辆黑色汽车缓缓驶过街角,车轮轧过积水的声音沉闷而压抑。

几秒钟后,沈墨笙似乎做出了决定。

他轻轻叹了口气,像是无奈,又像是某种了然。

“跟我来。”

他不再多问,转身引着男子向书店深处走去。

穿过两排高大的书架,来到最里侧靠墙的位置。

这里看似只是一面普通的书架,摆满了各种地方志和文史资料。

沈墨笙伸出手,在书架侧面一个不起眼的木节处有规律地按了几下,又看似随意地移动了几本书籍。

“咔哒”一声轻响。

书架悄无声息地向内滑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后面竟是一间仅三西平米见方的密室,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和旧书,光线昏暗。

“进去,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出声。”

沈墨笙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男子如蒙大赦,感激地看了沈墨笙一眼,慌忙侧身挤了进去。

书架迅速而无声地合拢,严丝合缝,看不出任何痕迹。

几乎就在密室门关上的同时,书店门外传来了粗暴的拍门声,以及一声厉喝:“开门!

查案!”

沈墨笙整理了一下长衫的衣襟,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他缓步走到门前,伸手拉开了门栓。

门外,站着两名身穿便装、眼神锐利的精悍男子,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肩头,浑身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戾气。

为首一人,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沈墨笙,又投向书店内部,语气生硬:“老板,看到一个穿灰夹克、形迹可疑的男人跑进来没有?”

**(下一章预告:特务登门搜查,形势危急,沈墨笙将如何利用急智与对古籍的了解,在敌人眼皮底下周旋,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