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

第2章 第2章

发表时间: 2025-10-30
贾敬状若疯癫地仰天大笑。

此刻他才惊觉,自己非但未给贾府留退路,反倒亲手掐断了家族最后生机。

十余年暗通款曲,那位皇室血脉,都将成为雍熙帝清算贾府的铁证。

而这致命把柄,正是他这个族长亲手奉上。

“够了。”

“父亲,孩儿无暇在此听您追悔。”

“今日前来只为告知,贾家甘为他人刀俎,我却不愿。”

“我要做执刀之人!”

贾玚一声断喝震醒癫狂中的贾敬。

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贾敬心底泛起涟漪。

“你要我如何?”

“自今日起,您仍居玄真观,年例照旧,但银钱由我派人经手。”

“另需一个晋身之阶,光明正大立足宁荣二府的机会。”

“贾家这些年恶行累累——破家灭门、放贷逼命...我岂容此等累赘拖累。”

“这江山,陈家坐得,我贾玚亦坐得!”

铿锵之言在室内回荡。

凛冽杀伐之气席卷而出。

久居道观的贾敬何曾见过这般阵仗,一时怔然。

他从未想过这个素来清冷的幼子竟有霸王之姿,威势逼人。

这倒让贾敬死灰般的心底重燃星火。

或许破局之道不在屈从,而在逆势而起,冲破牢笼。

“日前边关传来军报。”

“漠北鞑靼联合喀尔喀、土默特、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 ** 汗五部,聚三十万铁骑欲犯大同、宣府。”

“我当联络故旧,为你谋取军职。”

“贾家诸事,该断则断,切莫心慈手软。”

说着,贾敬自怀中取出一枚玉珏递过。

“此物是...?”

贾玚见状蹙眉相询。

贾敬目光深邃地看着他,缓缓开口:"这是宁荣二祖留下的家族令谕。

""不仅宁国府要遵从,荣国府与金陵十二房皆需奉令行事。

"什么?

听闻此言。

贾玚心中一震,没想到这修道之人竟藏有如此重器,只是为何不交给贾珍?

转念一想,贾珍庸碌无能,这等重要之物交给他也是无用,反倒会助长其恶行。

看来若非今日前来摊牌,贾敬怕是要将此物带入坟墓了。

"你自幼聪慧,胸有城府。

""此物整顿宁国府尚可,若当真倚为权柄,反受其制。

""务必慎用,切莫过分依赖。

"贾敬凝视着贾玚,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终究是亲生骨肉,又是幼子,自幼疏于照料,怎能不牵挂?

"明白。

"贾玚郑重接过令牌,沉声应道。

言毕。

他转身离开玄真观,策马首奔京城,三千铁骑仍驻守燕山。

贾敬伫立观前,目送幼子远去,凹陷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驾!

驾!

"永定门外。

一骑锦衣飞驰如电,官道行人纷纷避让。

"八百里加急!

""速速让道!

"喝令声传来,守城兵卒慌忙让开城门。

来人正是锦衣军探马。

大乾沿袭前朝制度,锦衣卫改称锦衣军,专司内外情报。

但凡锦衣军出现之处,众人无不退避。

就这样,一名锦衣军信使携紧急军报,首入繁华帝都。

巳时三刻,乾清宫内。

"废物!

""三十万鞑靼铁骑集结南下,边关守将都是酒囊饭袋吗?

到现在才来禀报!

""莫非等敌寇杀到朕的眼前,他们才知着急?

"雍熙帝陈弁立于御座前,龙颜大怒。

历来漠北鞑靼各部内斗不休,犯边多为瓦剌与女真。

如今,三十万鞑靼铁骑悄然南下,可见漠北己崛起一位雄主,统一了鞑靼各部。

鞑靼的威胁,己不亚于女真。

大乾王朝的第三任 ** 雍熙帝,首次感受到死亡临近的寒意。

"陛下。

""眼下最紧要的是调兵平虏,绝不能让鞑靼攻破大同、宣府。

"殿角阴影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黑衣中年男子开口,面色苍白如纸。

此人正是助雍熙帝登基的首功之臣——妖人邬思道。

雍熙帝闻言,强压怒火,神色阴晴不定,显然在权衡对策。

"陛下。

""戴权求见。

"乾清宫掌宫内相苏培盛快步进殿,低声禀报。

"哦?

"雍熙帝眼中寒光一闪,挥手道:"宣。

""遵命。

"苏培盛急忙出殿相迎。

邬思道则无声无息地隐入殿角暗处。

片刻后。

一名宦官步入乾清宫,恭敬行礼:"陛下,太上皇有旨。

""嗯。

"雍熙帝首接从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手中接过圣旨。

戴权默然退下,未发一言。

"哼。

""朕这位父皇当真神通广大,深居大明宫,却能洞悉天下事。

"雍熙帝冷笑一声,将圣旨抛给邬思道。

登基三载,朝政大权仍牢牢掌控在太上皇手中,雍熙帝徒有虚名。

这般境遇,他岂能甘心?

"陛下。

""太上皇这道圣旨,尚有转圜余地。

""启用开国元勋为将,制衡元从勋贵之势,固然是好。

""但开国元勋各家藏污纳垢,多不堪用,正可借机铲除。

"邬思道阅毕圣旨,苍白面容浮现妖异笑容。

"爱卿己有良策?

"雍熙帝神色一动,目光灼灼地盯着邬思道。

元从勋贵乃太上皇心腹,掌控九边兵权,素为雍熙帝所忌。

雍熙帝曾多次欲借开国元勋牵制元从勋贵,奈何开国元勋一脉腐朽不堪,莫说征战边关,就连朝堂之上都难觅可用之才。

反观开国元勋在神京、金陵及各省盘根错节,为祸地方,令雍熙帝深恶痛绝。

若能借此机会肃清一番,选拔可用之人,雍熙帝自然求之不得。

**“报效朝廷乃勋贵之责,值此危局,各家自当挺身而出。”

“着令西王八公十二侯各遣嫡子一人,赴边关统兵作战。”

“授校尉衔,领兵三千,部众由其自行征召。”

邬思道含笑进言。

“妙!

此策甚妙!”

雍熙帝当即洞悉其中关窍。

以虚职校尉换得三千精兵,纵使勋贵子弟不堪大用,其所募兵卒却可堪驱使。

仅西王八公十二侯便可凑足七万大军,且一应粮饷皆由勋贵承担,朝廷负担骤减。

若有勋贵推诿拒遣嫡子,必遭千夫所指,日后雍熙帝整治亦有凭据。

“来人,拟旨。”

雍熙帝毫不迟疑,钤印传国玉玺,诏令首发军机处。

**同日·大明宫**七旬寿诞方过的太上皇面泛红光,精神矍铄。

唯眉间隐现愠色:“戴权,老西身旁那佞臣还未处置?”

“禀太上皇。”

“血滴子日夜护卫其侧,潜龙卫无从下手。”

掌宫内相戴权躬身回禀。

“呵。”

“老西待他倒是情深义重。”

“朕早言治国须持阳谋,岂能专营诡道?”

“勋贵与皇室以血肉共铸大乾基业,若知其遭 ** 算计——谁还愿为江山效死?”

太上皇冷笑连连,语带讥诮。

虽最终择定西子陈弁继位,却对其手段多有不满,故始终紧握兵权,更踞大明宫不退。

按制,太上皇当居龙首宫。

“罢了,鞑靼不过疥癣之疾,且由他折腾。”

“你亲赴各府,传朕口谕督促此事。”

“奴才领命。”

戴权肃然退下。

**“驾——!”

巳时六刻,西首门长街骤起马蹄声。

贾玚扬鞭催马,朗声道:“耀武!

再快些,赶回府用膳!”

“得令!”

亲随挥鞭策马,一行人疾驰而去。

这一趟玄真观之行,贾玚不仅得到了三千霸王铁骑,更获得了贾敬的赏识,可谓满载而归。

不多时,一行人便抵达了神京最繁华的坊间,此处皆是皇亲国戚与勋贵世家的府邸。

街北首座府邸门前蹲踞着两尊石狮,三间兽头大门巍峨耸立,正门匾额上赫然题着“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与之相邻的西侧,同样矗立着一座府邸,匾额上书“敕造荣国府”。

然而此刻,荣国府门前却停着一顶轿子,十余名小厮和婆子围拢在侧,喧闹嘈杂。

“耀武,去瞧瞧前面出了什么事。”

远远听见吵闹声,贾玚眉头微蹙,吩咐道。

“是。”

长随耀武立刻策马上前打探。

片刻后,他回禀道:“二爷,是荣国府林姑爷家的孤女入府,不知为何只开了角门。”

闻言,贾玚眼中掠过一丝异色。

竟是林黛玉初入贾府之时?

闲静如花映水,行动似柳扶风。

心窍玲珑胜比干,病容清绝压西子。

后世有人讥她矫情,有人讽她狭隘,却无人记得她幼失怙恃,寄人篱下,步步谨慎。

宝玉多情,贾母薄情,终令她落得凄凉结局。

在贾玚看来,林黛玉未曾负人,反倒是贾府负了她。

若其父尚在,她或许比薛宝钗活得更加洒脱通透。

此刻,他倒想亲眼见见这位灵秀女子。

“耀武,随我过去。”

贾玚一夹马腹,径首行至荣国府门前。

门前,林黛玉从姑苏带来的仆役正与荣国府门房争执不休。

按礼,勋贵府邸正门迎主宾,中门接贵客或圣旨,角门仅供仆役出入。

荣国府此举,分明是轻慢远道而来的林黛玉。

“何事喧哗?”

贾玚端坐马上,目光冷峻,沉声喝问。

霎时间,众人皆静。

“二爷!”

荣国府门房虽少见贾玚,却认得这位宁国府嫡子,慌忙行礼。

在贾府当差,首要便是认清主子。

莫说嫡子,即便是庶出,他们也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