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手机,点开那个让我憋闷的业主群。
看着张阿姨和她那几个老姐妹的头像,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打字。
“唉,昨晚冻得够呛,好像感冒了,头昏脑胀的。”后面跟了个发烧的表情。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手机就响了。
张阿姨几乎是秒回:“小陈啊,早就让你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嘛!非不听老人言。我们老年人经验足,那些东西比啥都强!”
后面立刻跟上几条附和。
“就是,张姐说得对,物理保暖最靠谱。”
“年轻人别老想着开暖气,费钱又不健康。”
我看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最终没打一个反驳的字,只回了一个[哭泣]的表情。
张阿姨回了个[拥抱]:“多喝热水,捂捂汗就好啦。”
我把手机扔到一边,心里冷笑。
这出戏,还得演下去。
第二天下午,我下楼取快递。
回来时,远远就看见张阿姨和几个老邻居坐在小花园的长椅上晒太阳,说得正热闹。
我放慢脚步,假装系鞋带,听到她中气十足的声音飘过来:
“……我家今年暖气那可叫一个足!在家里穿个单衣就行了,一点不冷。这暖气啊,还是得会维护,自己得懂……”
她旁边的人附和:“还是张姐你会过日子。”
张阿姨声音更响亮了,带着明显的得意:“那当然,有些人自己不会用,出了问题就怪这怪那,有什么用?”
我心里那股火又往上冒,但强行压了下去。
我拿出手机,假装看时间,快速打开备忘录,把“张阿姨亲口说家里暖气足,穿单衣”这句话记了下来。
然后我直起身,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从她们旁边走了过去。
光靠我自己不行,我得知道还有没有别人家也不热。
周末,我在电梯里碰到五楼的年轻夫妻,他们抱着孩子。
“宝宝穿这么多呀?”我笑着搭话。
孩子妈妈叹气:“可不是,家里有点冷,怕孩子冻着。”
我心里一动:“我家也是,卧室暖气片冰凉的,还以为就我家这样呢。”
“我们也是靠里的房间不热。”孩子爸爸接话,“老楼都这样吧,管道不行了。”
我又找了七楼一个经常加班、比较好说话的年轻男生打听,他也说家里温度不高,但觉得修起来麻烦,将就了。
我没有直接说阀门的事,只是表示同情:“是啊,要是整栋楼的循环有问题,光修一家可能也没用。”
他们也都赞同:“估计是总阀压力不够吧。”
这几家都是后来搬来的年轻人,平时在群里不太说话。
收集到这些信息,我心里有点底了。
不是只有我家冷,是很多住高层的,或者管道末端的人家都不热,只是大家习惯了,或者嫌麻烦不想折腾。
晚上,我找到之前来帮我看过的那位物业老师傅的电话,拨了过去。
“师傅,是我,402的。我想问问,如果……我是说如果,我想帮咱们整栋楼申请一下,看看能不能联系热力公司,或者找专业师傅,给咱们楼做个免费的暖气检查?就是看看是不是总循环不好,能不能调调,让大家都热乎点。该找谁申请?需要什么手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