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究极宝玉神哈蒙”的优质好《翻脸猴子》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李供奉方世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清朝末书生方世已是第三次榜上无盘缠耗衣衫愈发褴眼前连糊口都成了难万般无奈之他望见山腰处有座小匾额上书“静心寺”三虽香火看似不却也是个可能的容身之他整了整那件褪色的青硬着头皮走了进寺中方丈是个干瘦的老和听明方世继的来又打量了他落魄的模叹了口气道:“方施非是老衲不愿慈只是你看这小殿宇倾香客稀实在是……粥少僧勉强维持...
主角:李供奉,方世继 更新:2025-10-29 22:06:18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清朝末年,书生方世继,已是第三次榜上无名。盘缠耗尽,衣衫愈发褴褛,
眼前连糊口都成了难题。万般无奈之下,他望见山腰处有座小庙,匾额上书“静心寺”三字,
虽香火看似不旺,却也是个可能的容身之所。他整了整那件褪色的青衫,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寺中方丈是个干瘦的老和尚,听明方世继的来意,又打量了他落魄的模样,
叹了口气道:“方施主,非是老衲不愿慈悲。只是你看这小庙,殿宇倾颓,香客稀疏。
实在是……粥少僧多,勉强维持而已,实在养不起多一口人了。”言语间颇为歉然。
方世继心中凄苦,却也无言以对,只得深深一揖。方丈心善,还是让小沙弥端来一碗稀粥,
两个粗馍。方世继默默接过,就着清汤寡水,囫囵吞下,
这或许是他几日来最像样的一顿饭了。饭毕,沙弥来收碗筷,暗示之意明显,
他却兀自坐着不动。待殿内人声静了,他竟一撩衣摆,对着佛像直挺挺跪了下来,心想,
即便不能剃度,若能在此借宿几晚,也是好的。殿内阴冷,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棂,
照得他脸色惨白。约莫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忽然,
一阵极其诡异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寺庙后山的竹林深处飘来。
咚……锵……咚咚锵……是锣鼓声!只是这锣鼓敲得颇为古怪,时缓时急,调子不成调,
仿佛一群看不见的伶人,在黑暗中排练一出无人能懂的鬼戏。更令人心底发毛的是,
除了这单调重复的锣鼓点子,竟听不到半句唱词或人语。方世继浑身一僵,寒意从脊背窜上。
这荒山野岭,深夜密林,怎会有戏班锣鼓?他想起日间方丈似乎欲言又止,
莫非寺中僧侣早已知道这邪门事?是妖是鬼?各种志怪传奇瞬间涌入脑海。
锣鼓声依旧不依不饶地传来,搅得他心神不宁。他本是个读圣贤书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
可眼下这境地,由不得他不信几分。恐惧之中,却又夹杂着一丝被勾起的好奇。他咬了咬牙,
暗自思忖:横竖是走投无路,倒要去看个究竟,是祸是福,听天由命罢!他悄悄起身,
避开僧寮,顺着那诡异的声响,一步步摸黑朝后山竹林走去。竹影幢幢,在夜风中摇晃,
如同无数窥探的黑影。方世继屏住呼吸,拨开最后一层碍眼的竹枝,
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一震,几乎叫出声来——月光清冷,林间一小片空地上,
怪石嶙峋如鬼魅,只见五六条黑影围坐一圈。中间一个身影正随着节奏摇头晃脑,双臂挥舞,
姿态诡异莫名!他心头猛跳,几乎认定是遇到了山精鬼怪作祟。他死死咬住嘴唇,借着月光,
瞪大了眼睛细看。这一看,才发觉那些“坐着的看客”,个个毛茸茸,长手长脚,
竟是几只猴子!而中间那个“表演者”,体型稍大,毛色灰白,显然是一只老猴。
真正让方世继倒吸一口凉气的,是这老猴脸上竟覆着一张东西。在朦胧月色下,
依稀能辨出那是一张戏台上用的脸谱面具,色彩斑斓,做工精巧,绝非山野俗物。
而这老猴的“表演”,才真正让他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它跟随那不成调的锣鼓点子,
人立而起,像戏台上的老生般踱着方步。它用毛茸茸的爪子猛地往脸上一抹,
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那张原本似乎是赤红怒目的面具便不见了,
瞬间换上了一张幽蓝哀怨的文生面相。爪子再闪电般一抹,幽蓝面具消失,
一张漆黑如墨、凶煞逼人的“花脸”又赫然呈现!这几张面具,不知是何种材质制成,
薄而服帖,在猴子脸上竟似活了过来。变换之间,如鬼似魅,带着一种非人的、妖异的美感。
那猴子的身形步法,竟也随着面具的变换而转换,时而昂首阔步,时而低回婉转,
活脱脱一个在山林中修炼成精的老戏伶!旁边那四只小猴子,更是有趣。
两只蹲在一块扁平的石头边,用锣、鼓槌,“咚咚锵锵”地敲打得兴起。
另外两只则眼巴巴望着老猴,看得如痴如醉,
爪子里也攥着些不知从哪儿捡来的、颜色剥落的小块面具碎片,在自己脸上比划,吱吱怪叫,
学得虽不像,却也有几分神似。一时间,方世继忘了恐惧,忘了自身的落魄,
更忘了这深山林夜的诡异。他看得痴了。寒窗苦读十年,
何曾见过如此离奇又如此精美的“戏文”?这猴戏,远比城里戏园子那些套路表演更鲜活,
更震撼人心。他悄悄隐在一块大石后,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这月下的盛会,
只想把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再多看一刻。方世继正看得入神,心中惊叹不已。
脚下不自觉地想挪个更稳妥的位置,却忘了身处竹林深处。刚一移动,只觉脚底猛地一刺痛,
似是踩在了一枚刚破土而出的尖利春笋上!这猝不及防的剧痛,让他“哎呦”一声叫了出来,
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一声惊呼,如同平地惊雷,瞬间打破了林间的“盛会”。
那正演到酣处的老猴子动作一僵,警觉地扭头望来,赤红的假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围观的猴子们更是吓得“吱吱”乱叫,锣鼓声戛然而止。未等方世继反应过来,
那老猴极其敏捷地一把扯下脸上面具。连同散落在地上的其他几张一起揽入怀中,
发出一声尖锐的唿哨,身形一窜,便没入了黑暗的竹林。其余猴子也如得号令,
霎时间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地狼藉的竹叶,方才的热闹景象恍如一梦。
方世继抱着刺痛的脚,龇牙咧嘴,心中又是懊恼又是后怕。次日清晨,
他一瘸一拐地找到方丈。方丈见他这般模样,又听闻他夜间去了后山,便已猜到大半,
不等他发问,便长叹一声,满脸无奈地道:“阿弥陀佛。施主昨夜想必是见到那伙猢狲了吧?
”方世继点头称是,忍不住追问缘由。方丈捻着佛珠,愁眉不展:“不瞒施主,
本寺后山原本只有几只顽皮小猴,虽偶有偷食,却也相安无事。可约莫半年前,
不知从何处来了那只老猴,甚是古怪。它不仅自己折腾,
竟还似模似样地教起那群小猴敲打唱念,深更半夜便聚在林中喧闹。寺中僧众不堪其扰,
也曾驱赶,可它们机灵得很,人去即散,人去复来,唉,搅得佛门净地也难有清净,
香客更是疑虑不前,真是苦不堪言。”听着方丈的诉说,
方世继脑海中却浮现出昨夜那老猴变幻面具、宛若神技的景象。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自己科举无望,生计断绝,
若能将这些身怀绝技的猴子带入城中,单凭这手“猴戏变脸”,何愁不能引来围观,
赚些银钱糊口?这简直是山穷水尽处,老天爷赏下来的一条活路!想到这里,
他心中热切起来,也顾不得脚疼,对着方丈深深一揖,脸上微红,
有些难以启齿地说道:“方丈大师,晚生……晚生有个不情之请。
我或许有法子将这些猴子引开,甚至带走。只是……需要置办些诱饵绳索,
晚生如今囊中羞涩,可否请大师慈悲,暂借些铜钱与我?”方丈闻言,愕然片刻,
随即失笑道:“阿弥陀佛。老衲只见过和尚向施主化缘,
今日倒是头一遭见到施主向和尚化缘的。也罢,你若真能将那伙扰人的猢狲带走,
还佛门一个清净,便算是功德无量了。些许铜钱,寺里还凑得出,便当是助你成此善举吧。
”方丈转身取来一小串铜钱,递与方世继,眼中却带着几分将信将疑。方世继接过铜钱,
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道谢,暗忖: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方世继得了铜钱,
一瘸一拐地下得山去,在集市上精心挑选了一篮子熟透的香蕉、香甜的葡萄,
又买了几个红艳艳的柿子。待到夜幕降临,后山竹林那诡异的锣鼓声如期响起时,
他便提上这沉甸甸的“厚礼”,再次悄悄摸进了林子。这一次,他心中少了恐惧,
多了几分期盼。他依旧躲在那块大石后,屏息观看。老猴子的表演依旧出神入化,
几张面具轮换,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小猴子们敲锣打鼓也越发熟练。
方世继看得如痴如醉,待到一出“戏”演罢,猴群正要散去时,
他竟忘情地脱口低呼了一声:“好!”猴群顿时一阵骚动,警惕地望过来。
那老猴更是龇牙咧嘴,发出威吓的低吼。方世继心知不妙,连忙举起手中的果篮,
脸上堆起尽可能友善的笑容,高声道:“猴哥!猴哥们!莫怕,是我!咱们上次见过面的!
我没有恶意,是来给你们送吃的!”说着,他小心翼翼地将果篮放在空地上,
自己后退了几步。香甜的水果气息在夜风中飘散,对山中野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小猴子们抓耳挠腮,蠢蠢欲动,眼巴巴地望着老猴。老猴警惕地打量着方世继,
又盯着那篮水果,迟疑半晌,才试探性地“吱”了一声,一只胆大的小猴立刻窜上前,
抓起一根香蕉就跑回猴群。见方世继果真毫无动作,猴群这才渐渐放下戒备,一拥而上,
将篮中水果瓜分一空,吃得津津有味。方世继就站在不远处,看着它们嬉闹,心中暗喜。
此后数日,方世继夜夜都带着水果前去“捧场”。他成了一个最专心的观众,
每到精彩处便低声叫好,戏毕便奉上贡品。他与猴群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
有时他甚至敢凑近些坐下,老猴也不再对他龇牙,
偶尔还会拿着面具在他面前炫耀似的比划两下。方世继觉得时机成熟了。这一夜,
他喂完水果,并未立刻离开,而是蹲下身,对着那显然是首领的老猴,如同对人说话一般,
诚恳地言道:“猴哥,你们这身本事,真是神乎其技!可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
给这些不懂风雅的和尚演戏,岂不是明珠暗投,对牛弹琴?况且山林清苦,
果子也不是时时都有。”他指了指山下隐约的灯火:“你们看,那山下城里,人多,热闹,
好吃的更多!不如随我进城去,咱们找个宽敞地方,搭个台子,专演这‘猴王变脸’的大戏!
保管看客如云,到时候,不但鲜果管够,还有花生、糕点,让你们顿顿都能吃香喝辣,如何?
”那老猴蹲在石上,一双澄黄的眼睛定定地看着方世继,抓耳挠腮,似乎真的在琢磨他的话。
它回头看了看几只正在嬉戏的小猴,又望了望幽深的竹林,最后,竟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
冲着方世继“吱”地叫了一声,用力点了点头,还伸出毛茸茸的爪子,指了指下山的路。
方世继喜出望外,简直不敢相信如此顺利!他生怕老猴反悔,连忙道:“好!猴哥果然爽快!
那咱们明日一早就动身!”次日天明,方世继向方丈辞行,只说有办法带走猴子。
方丈将信将疑,送至山门。只见方世继对着竹林打了个呼哨,不多时,
那老猴果然领着四只小猴子,从林中钻出,带着家伙事儿,竟真个乖乖跟在了方世继身后。
方丈看得目瞪口呆,连呼“善哉”。于是,落魄书生方世继,便领着这支奇特的猴戏班,
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路向着那繁华人间走去。方世继领着猴班进了城,
寻了处热闹的街口,租了块小场地,用竹竿布幔简单搭起个戏台。他写了块牌子,
上书“山中仙班,猴王变脸”,便敲锣开张。起初,路人只当是寻常猴戏,瞥两眼便走。
待到那老猴子上场,随着小猴子们“咚咚锵”的锣鼓点儿,迈着方步登场时,
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但见它毛脸一抹,倏忽间便是怒目圆睁的赤面虬髯。再一抹,
成了忧国忧民的蓝脸忠臣。第三抹,化作煞气腾腾的黑脸煞神。这变脸之速,手法之奇,
远非寻常戏子可比,更兼那猴子眼神灵动,姿态模仿得惟妙惟肖,
竟真有几分梨园名角的架势。“好!”“神了!真真神了!”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喝彩声、鼓掌声如同雷动。铜钱、碎银子如同雨点般抛上台来。小猴子们机灵,见钱眼开,
演得更卖力了,锣鼓敲得震天响。这一下,方世继的猴戏班可谓一炮而红。从城南演到城北,
场场爆满,人人争睹这“猴王变脸”的奇观。方世继也阔绰起来,换了体面衣衫,
租了宽敞院子,真个是日进斗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连饭都吃不上的落魄书生了。
他始终记着对猴子们的承诺。鲜果、糕点、花生瓜子,日日供应无缺,甚至还学着富人家,
给老猴打了把小银锁,给小猴子们做了鲜亮的坎肩。演出之余,一人五猴便在院中嬉闹,
分食美味,倒也其乐融融。这天,演出刚刚收场,一帮人来到后台。
为首的是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的男子,面皮白净,身着簇新绸缎长衫,
手指上戴着一枚碧玉扳指,气度不凡。他身后跟着的几个壮汉,也皆是神色精干。
戏班管事的跟在旁边,脸色发白,对方世继悄声急道:“方、方老板,这位是……是李供奉,
宫里老佛爷跟前都挂过号的川剧名家,专精变脸绝艺……”那李供奉目光如电,
先在老猴身上一扫,随即才看向方世继,嘴角挂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
开口道:“这位就是方老板吧?鄙人姓李,无事不登三宝殿,但也没什么大事,
只是想买你手下这只会变脸的老猴。请你开个价,要多少银两?”方世继心头一紧,
下意识将老猴护在身后,连连摇头:“李供奉见谅,这猴子如同我的家人一般,
更是我这戏班的台柱子,岂是银钱可以衡量?不卖,出价再高也不卖。”李供奉闻言,
并不动怒,反而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却带着刺骨的冷意:“方老板,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