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墨墨推书!手机版

墨墨推书 > > 罪念迷宫陈默林守渊热门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罪念迷宫陈默林守渊

罪念迷宫陈默林守渊热门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罪念迷宫陈默林守渊

張家大少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叫做《罪念迷宫》,是作者張家大少的小说,主角为陈默林守渊。本书精彩片段:城市中接连出现“审判式”凶案,受害者皆是表面光鲜的“伪善者”。犯罪心理侧写师陈默,一个因旧案创伤而游走在崩溃边缘的天才,被迫重返现场。 > 他通过精妙的心理侧写,勾勒出凶手冷静、傲慢、自诩为“神”的画像。然而,随着调查深入,所有证据却离奇地指向他自己。 与此同时,风度翩翩的心理学教授林守渊以专家身份介入,他智慧超群,是专案组的“明灯”,也是陈默唯一的知音。但在一次次的心理博弈中,陈默惊恐地发现,那位隐藏在幕后的“雕刻家”,早已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座完美的犯罪迷宫。

主角:陈默,林守渊   更新:2025-11-02 19:14:4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赵毅被暂时收押,但证据链的脆弱让所有人都无法安心。

尤其是陈默。

审讯室外的走廊,灯光冷白。

林守渊与陈默并肩而行,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里回响。

“很典型的偏执型人格表现,不是吗?”

林守渊语气平和,像在探讨一个学术案例,“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苏婉婷的‘背叛’,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很容易滋生出毁灭性的幻想。

只是,他缺乏将幻想变为现实所需的……严谨和掌控力。”

陈默脚步未停,目光看着前方:“林教授似乎很了解这种从‘幻想’到‘实践’的心理路径。”

林守渊微微一笑,镜片后的目光扫过陈默的侧脸:“心理学本就是研究人类行为与动机的科学。

犯罪心理,不过是其中走向极端的一部分。

陈顾问在侧写时,不也需要沿着这条路径逆向行走吗?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在做同样的事——理解黑暗。”

“理解是为了照亮,而不是融入。”

陈默的声音依旧平淡。

“当然。”

林守渊赞同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说起来,陈顾问在会议上提到的那种‘共情’能力,非常独特。

能够如此深入地潜入凶手的思维……这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恕我首言,一种不计后果的勇气。

毕竟,与深渊对视过久,自身亦难保不被侵蚀。”

陈默的指尖微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林守渊的话像一根精准的探针,轻轻触碰到了他刻意封印的区域。

“工具而己。”

陈默简短地回答,结束了这场试探。

就在这时,陈默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物证鉴定科打来的。

他停下脚步接听,脸色随着电话那头的声音逐渐沉凝。

“怎么了?”

李兵从后面跟上,察觉到他的异常。

“糖纸上的微量成分分析结果出来了。”

陈默挂断电话,眼神锐利,“除了糖分和死者的皮屑,还有一种……塑化剂和氧化铅的混合残留,非常微量,常见于劣质油画颜料。”

“油画颜料?”

李兵一愣,“这和电台主播有什么关系?”

陈默没有回答,一种冰冷的战栗感沿着他的脊椎爬升。

油画颜料……“画师”案现场那浓烈到令人作呕的松节油和颜料气味,导师老张尸体旁那个用鲜血绘制的、未完成的扭曲符号……记忆的碎片疯狂涌动,试图拼凑出某种关联。

林守渊若有所思地插话:“油画颜料?

这倒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难道凶手的‘审判’仪式,还包含了某种……艺术创作的成分?

或者说,他的职业或爱好与此相关?”

他的分析再次切中要害,将线索引向了一个具体且可能正确的方向。

但陈默却感到一种强烈的排斥。

林守渊太擅长引导了,他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抛出最合理的可能性,像一个耐心的导师,指引着调查的方向。

这种被无形之手推动的感觉,让陈默极其不适。

他需要跳出对方设定的框架。

深夜,陈默独自一人待在办公室,面前是两起案件的所有资料。

苏婉婷案的现场照片,以及三年前“画师”案的加密档案。

他反复对比着那两个现场——一个极致“整洁”,一个充满“表达欲”。

风格迥异,但那种核心的、对“仪式感”的偏执,却如出一辙。

难道“画师”回来了?

或者……有了模仿者?

他闭上眼,强迫自己再次沉入苏婉婷案的现场。

忽略林守渊的引导,忽略所有先入为主的判断,只专注于凶手留下的“语言”。

*——糖纸。

童年。

甜蜜。

覆盖。

**——剪报。

荣誉。

圈定。

否定。

**——精准的切割。

控制。

**——摇篮曲。

安抚?

回归?

还是……催眠?

*破碎的意象在黑暗中翻滚。

突然,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闪过脑海:技术报告提到,首播设备最后播放的音频片段,是一段被剪辑过的、音调扭曲的《摇篮曲》。

而剪辑的源头,来自于一个通过网络电话临时接入的信号,无法追踪。

但,为什么是《摇篮曲》?

陈默猛地睁开眼,打开电脑,开始疯狂搜索与苏婉婷相关的所有音频、视频资料。

终于,在她三个月前的一次关于“童年创伤与成人行为模式”的访谈节目中,他找到了答案。

节目中,苏婉婷曾以自身为例,轻描淡写地提到:“我记得小时候哭闹,我母亲就会哼一首有点走调的《摇篮曲》,说来奇怪,那并不让我感到安慰,反而有点……说不出的压抑。

可能我后来的性格里,那种对‘完美控制’的追求,也源于此吧。”

凶手知道这段往事!

他不仅知道,还刻意找到了这段音频,将其扭曲、播放,作为行凶的背景音!

这不是随机的审判,这是基于极其私密、极其深入了解的“处刑”!

赵毅绝无可能知道如此细节的、属于苏婉婷私人记忆的片段。

陈默感到一阵寒意。

凶手就像一个隐形的幽灵,长期潜伏在苏婉婷的生活周围,洞悉她最细微的过往与秘密。

他拿起电话,打给李兵,声音因缺乏睡眠而沙哑,却带着一丝发现猎物踪迹的锐利:“李队,排查方向错了。

不是公开的冲突对象。

凶手是潜伏者,可能是她身边不引人注意的、拥有某种便利可以长期观察她的人。

粉丝后援会的核心成员、电台的实习生、长期定点的快递员、甚至是……她参与的公益项目的志愿者。

重点是,这个人必须有渠道和能力,了解到苏婉婷不为人知的过去和习惯。”

顿了顿,他补充道:“还有,重新审查所有与苏婉婷有关的、有美术或心理学背景的社交关系。”

挂断电话,陈默靠在椅背上,疲惫地揉着眉心。

他感觉自己正在一片浓雾中摸索,而林守渊的身影,就在雾的深处,时隐时现,看不清真容。

他不知道,就在他熬夜排查的同时,城市另一端的公寓书房里,林守渊正站在画架前,画笔蘸取着浓稠的颜料,在一幅己完成大半的、色调阴郁的画作上,轻轻点下最后一笔。

画布的角落,一个模糊的、背对的身影,隐藏在光影的交界处,与陈默有着惊人的神似。

林守渊放下画笔,拿起旁边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是苏婉婷那期节目的片段。

他轻轻点击,那段扭曲的《摇篮曲》在寂静的书房里幽幽响起。

他闭上眼,微微仰头,脸上露出一种沉浸式的、近乎虔诚的表情。

“共情……”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微妙的弧度,“真是……危险而迷人的天赋啊,陈默。”

(第三章 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