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推书 > > 从情绪炸弹到棉花糖一个母亲的自我救赎林建华苏婉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林建华苏婉全本免费在线阅读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从情绪炸弹到棉花糖一个母亲的自我救赎》,是作者雷府三少野的小说,主角为林建华苏婉。本书精彩片段:本书《从情绪炸弹到棉花糖:一个母亲的自我救赎》的主角是苏婉,林建华,属于婚姻家庭类型,出自作家“雷府三少野”之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本站TXT全本,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1000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1-08 15:31:5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从情绪炸弹到棉花糖:一个母亲的自我救赎
主角:林建华,苏婉 更新:2025-11-08 16:17:0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写在前面这个故事献给所有在家庭中挣扎的妻子、丈夫和孩子们。愿我们都能学会管理情绪,
愿我们都能理解爱的真谛,愿每一个家都成为温暖的港湾。记住:家,是将感情的地方,
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当你想发火时,深呼吸;当你想指责时,
先想想对方的难处;当你觉得不被理解时,试着先去理解别人。爱,就是这样流动的。愿你,
愿我,愿每一个家,都能在爱中成长,在成长中更爱。一、裂隙春日的阳光透过半拉的纱帘,
在客厅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家的周末早晨本该是温馨的,
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看不见的紧绷。"林晨!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把书包扔在玄关!
"苏婉的声音尖锐地划破了宁静。十岁的林晨正蹲在茶几边拼乐高,
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得手一抖,一块关键零件掉进了沙发缝隙。他怯生生地抬头看着母亲,
小声辩解:"我……我忘了。""忘了?你除了会忘还会什么?"苏婉快步走过来,
脚下的拖鞋在地板上拍出烦躁的节奏,"每天都是这样,说了一万遍也不听。
你们父子俩是不是商量好了要气死我?"八岁的林曦正坐在餐桌边小心翼翼地吃着早餐,
听到母亲的声音,她本能地缩了缩肩膀,把身体往椅子里埋得更深。她记得幼儿园老师说过,
遇到危险的小动物会把自己藏起来,她现在就想变成一只小老鼠,钻到桌子底下。
林建华从厨房端着刚热好的牛奶走出来,看到这场景,深深叹了口气:"婉婉,小孩子嘛,
提醒一下就好了,别发这么大脾气。""我发这么大脾气?"苏婉猛地转头看向丈夫,
眼神里满是委屈和愤怒,"你觉得我愿意这样吗?我每天要上班,要照顾这个家,
要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你们一个个都当我是空气,我说的话没人听,我的付出没人看见!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林建华试图安抚。"那你是什么意思?"苏婉打断他,
声音更高了,"你当然觉得无所谓,因为所有的事情最后都是我来收拾!书包我来收拾,
衣服我来洗,饭我做,地我拖,你们就负责制造混乱!"林晨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默默地把乐高推到一边,起身去玄关把自己的书包捡起来。林曦看到哥哥的动作,
也赶紧把自己的小书包从椅子上拿下来,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小动物。
苏婉看着两个孩子惊恐的表情,心里突然涌上一股巨大的疲惫和自责。
她知道自己的反应过度了,那些怒火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旦冲出去就再也拉不回来。
她张了张嘴,想说句软话,但话到嘴边又变成了:"算了,反正我说什么也没用。
"她转身走进卧室,"砰"的一声关上门。客厅里剩下父子三人,沉默得像被按下了静音键。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林曦小声问,声音里带着哭腔。林建华蹲下身,
把女儿抱进怀里:"不是的,宝贝。妈妈只是太累了。""那她为什么不休息呢?
"林晨也走过来,擦了擦眼泪,"我们可以不要她做那么多事。
"林建华看着两个孩子纯净的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
有时候成年人的情绪就像一座活火山,表面的平静下是滚烫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
而这座火山,正在一点点吞噬他们家的温暖。卧室里,苏婉把自己摔在床上,
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她看着天花板,脑海里回响着自己刚才的声音,那么尖锐,
那么陌生。她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那个温柔爱笑的女孩,
那个发誓要给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的年轻母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林晨三岁时反复发烧,她整夜整夜不敢合眼,而林建华却在出差?
是林曦刚上幼儿园,她要在公司和幼儿园之间来回奔波,领导的不满和同事的闲言碎语?
是每次升职加薪的机会都因为"要照顾家庭"而与她擦肩而过?还是无数个夜晚,
她独自在厨房洗碗,听着客厅里丈夫和孩子的笑声,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这些委屈像一颗颗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带刺的藤蔓,
每一次情绪的波动都会让藤蔓收紧,刺痛她自己,也刺伤身边的人。她拿起手机,
屏幕上是一家四口去年在海边拍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得那么开心,孩子们在她怀里,
林建华搂着她的肩膀。那时候的他们还相信,只要在一起,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苏婉的手指轻轻抚过屏幕,泪水滴在照片上,晕开了一小片水渍。她多想回到那个时候,
可她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破碎,就再也回不到原样了。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是林晨:"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记得收拾书包。
"孩子稚嫩的声音里带着讨好的小心翼翼,像一根针,狠狠扎在苏婉心上。她捂住嘴,
不让自己哭出声,却听见女儿也说:"妈妈,我也记住了,你别生气。"苏婉终于忍不住,
把自己埋进被子里,无声地痛哭起来。二、累积周一的早晨总是特别匆忙。
苏婉六点半就起床,先准备好孩子们的早餐,然后叫他们起床,盯着他们洗漱穿衣,
同时抽空给自己化个淡妆。七点半,她必须出门,八点的早会不能迟到。"林晨,
你的作业本放进书包了吗?"苏婉一边给林曦梳头发,一边问。"放了。
"林晨嘴里含着牙刷,含糊地回答。"检查过了吗?上周就是忘了带数学作业。
""检查过了!"林晨有些不耐烦,吐掉嘴沫,"妈妈你怎么总是不相信我?
"苏婉的手一顿。林曦从镜子里看见妈妈的表情变化,小声说:"哥哥这次肯定记得了。
"苏婉没说话,继续给女儿编辫子,但动作明显重了些。林曦疼得皱了皱眉,却没敢出声。
林建华从卧室出来,正在打领带:"今天下班我接孩子吧,你不是说晚上要加班?""不用,
"苏婉头也不回,"我今天会早点走。""可是你上周也是这么说的,
结果……""结果什么?"苏婉转过身,眼神锐利,"结果我迟到了,孩子也没人接?
林建华,你觉得我愿意这样吗?我的项目月底要交付,老板天天催,我能在五点下班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林建华举起双手做投降状,"我只是想说,如果我接孩子,
你可以安心工作。""然后回家听你抱怨我不管孩子?"苏婉冷笑一声,"不用了,
我自己的事自己能处理好。"气氛再次凝固。林晨和林曦对视一眼,两个孩子都识趣地闭嘴,
快速吃完早餐,背起书包站到门口。林建华叹了口气,拿起车钥匙:"我送他们去学校吧。
""不行,"苏婉断然拒绝,"你送他们需要绕路,会耽误你上班时间。我坐地铁顺路。
""婉婉……""就这么定了。"苏婉打断他,拿起自己的包,"走吧,孩子们。
"看着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的背影,林建华站在门口,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他记得刚结婚的时候,苏婉是个温柔体贴的女人,会为他准备爱心便当,
会在他加班时发来关心的短信。那时的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就算吵架也很快就能和好。
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的对话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攻防战?是什么时候开始,
苏婉眼中的爱意被疲惫和怨恨取代?他想,也许是林晨出生的那一年。苏婉坚持母乳喂养,
每两小时就要起来一次,而他却帮不上什么忙。孩子哭,她也哭,他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
只能笨拙地递上一杯水。后来林曦出生,情况更糟。苏婉辞去了原本前途不错的工作,
换了一个相对轻松但薪资减半的岗位。她常说:"我为你、为这个家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压在他们婚姻的天平上。林建华尝试过沟通,尝试过帮忙,
但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他洗碗,她会嫌他洗得不干净;他陪孩子玩,
她会说他只会玩不会教;他试图给她一些个人空间,她又会抱怨他冷漠不关心。
他理解她的辛苦,也心疼她的变化,但他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每次他想要靠近,
都会被她身上的刺扎得遍体鳞伤。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保持距离,
而这又让苏婉觉得他被推出去了。恶性循环,这就是他们婚姻的现状。地铁上,
苏婉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在拥挤的人群中勉强站稳。林晨的手机响了,
是同学发来的游戏邀请。苏婉瞥了一眼,立刻皱眉:"你什么时候又下载游戏了?
我不是说过周一到周五不许玩手机吗?""我就看一下……"林晨想把手机收起来。"给我。
"苏婉伸出手,声音不容置疑。林晨不情愿地把手机递过去。苏婉直接删除了游戏,
然后把手机还给他:"我说过的话,你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听进去?"林晨低着头,
眼泪又涌了上来。他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但更让他难过的是,
妈妈永远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林曦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说:"妈妈,地铁站到了。
"苏婉深吸一口气,带着孩子们挤出车厢。到了学校门口,她蹲下身,
给两个孩子整理衣领:"在学校要听话,认真听讲。""知道了。"两个孩子异口同声。
看着孩子们走进校园的背影,苏婉突然感到一阵心慌。她想起刚才林晨受伤的眼神,
想起女儿小心翼翼的样子。她拿出手机,想给儿子发个道歉的短信,
但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半天,最终还是没发出去。说什么呢?说"妈妈对不起,
但下次你还是要听我的话"?这样的道歉,连自己都觉得虚伪。她转身走向地铁站,
手机又响了。是老板发来的邮件,客户对设计方案又提出了修改意见,
而且要求在三天内完成。苏婉看着邮件,刚刚还柔软下来的心瞬间又被烦躁填满。
她回复了一个"收到",然后加快脚步。生活不允许她有太多的时间来反思和后悔,
工作、家庭、孩子,像三条鞭子,不停地抽着她往前走。到公司后,苏婉立刻投入工作。
上午的会议,下午的客户电话,晚上的方案修改。她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
把所有私人情绪都屏蔽在外。只有工作能给她带来片刻的安宁,
因为工作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而家庭的问题没有。晚上八点,苏婉终于合上电脑。
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她给林建华发了条信息:"我下班了,
去坐地铁。"很久,丈夫才回了一个字:"好。"没有"辛苦了",没有"注意安全"。
苏婉看着那个孤零零的"好"字,心里涌上一股酸楚。她想起恋爱时,她加班到半夜,
林建华会坐一个小时的地铁来接她,手里还提着热腾腾的夜宵。现在,只剩下一个"好"字。
地铁上,苏婉刷着朋友圈。看到大学同学李倩发了条动态:"结婚纪念日,老公准备的惊喜。
"配图是烛光晚餐和一大束玫瑰。苏婉点开大图,看了很久。
她想起自己和林建华的结婚纪念日是上个月,但那天她在外地出差,两个人连视频都没通。
林建华给她转了5200块钱,附言"纪念日快乐"。她收了钱,回了个"谢谢",
对话就结束了。不是不委屈的。她也想要浪漫,想要被宠爱,想要丈夫能理解她的辛苦。
可每次她试图表达这些需求,最后都会变成争吵。林建华会说:"你要我怎么做你直接说啊。
"而她觉得,如果什么都直说,那还有什么意义?她要的,是他能主动看见她的需求,
而不是像个执行命令的机器。就这样,日复一日的不满累积成了怨气,
怨气又变成了随时会爆发的情绪。她成了一个满身是刺的刺猬,用攻击来保护自己,
却不知道那些刺正一点点扎穿她所珍视的一切。三、崩塌事情的高潮发生在五月的一个周五。
那天林曦的学校有亲子运动会,要求父母至少有一方参加。苏婉提前一周就请了假,
可就在前一天,老板临时通知她,周五有一个重要的客户汇报,她必须参加。
"可是我请假了,"苏婉在电话里争取,"早就批准了。""苏婉,这个项目是你跟的,
客户只认你。"老板的语气不容商量,"家庭和工作,你自己权衡。但我提醒你,
这个客户关系到你们部门下半年的预算。"苏婉握着电话,感觉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她看向正在客厅练习接力棒的林曦,女儿期待的眼神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好,
我会参加。"她听到自己说。挂了电话,苏婉蹲下身,对林曦说:"宝贝,
妈妈明天可能……""妈妈明天会来的,对吗?"林曦打断她,眼睛亮晶晶的,
"我都跟老师说好了,我妈妈会来的。我报了亲子接力赛,我们一定会拿第一的!
"苏婉张了张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她只能勉强笑了笑,摸了摸女儿的头。那天晚上,
苏婉辗转反侧。凌晨三点,她推醒了身边的林建华:"你明天能去吗?
"林建华迷迷糊糊:"去哪儿?""林曦的运动会,我明天有重要的客户汇报,去不了。
"林建华清醒了些:"你都答应孩子了。""我知道!"苏婉的声音提高了,
"可是我没办法,老板不允许请假。你就不能替我去吗?""我明天也有会,
"林建华坐起身,"而且你上周说你请好假了,我就没安排。""所以你的意思是怪我?
"苏婉的语气变得尖锐,"怪我没有协调好?""我不是这个意思……""那你是什么意思?
"苏婉打断他,"你总有会,总有事,难道孩子就是我一个人的吗?
"林建华深吸一口气:"婉婉,我们能不能不吵?现在凌晨三点。""你嫌我吵?
"苏婉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你觉得我愿意半夜三更跟你吵架吗?这个家,
这个孩子,难道只有我在乎吗?"林晨的房门开了,他揉着眼睛站在门口:"爸爸妈妈,
你们别吵了……"林曦也被吵醒了,小声哭着:"妈妈,你别生气……"苏婉看着两个孩子,
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她抓起枕头,走向客厅:"你们说得对,我不吵了。
"她睡在沙发上,眼泪无声地流了一夜。第二天,苏婉还是去参加了客户汇报。会议很成功,
客户很满意,老板当众表扬了她。可苏婉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她不停地看着手机,
没有林建华的信息,没有女儿的消息。会议结束已经是下午三点。苏婉打开手机,
看到林老师发来的照片。照片里,林曦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小凳子上,
别的小朋友都在和父母参加比赛,只有她,小小的身影显得那么落寞。
老师配文:"林曦妈妈,孩子一直在等你。"苏婉的心像被人狠狠攥住,疼得无法呼吸。
她冲出会议室,给林建华打电话。响了很久,他才接。"你在哪里?"苏婉的声音在发抖。
"在回家路上,"林建华的声音很平静,"运动会结束了。""林曦呢?""在车上,
哭了很久,刚睡着。""你去了吗?""去了,"林建华顿了顿,"但她要的是妈妈。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直插进苏婉的心脏。她蹲在路边,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路人侧目,
但她已经不在乎了。她想起出门前女儿失望的眼神,想起女儿问她"妈妈会来的,
对吗"时那种小心翼翼的期待。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妈妈也曾因为工作忙而错过她的家长会,她当时发誓,自己将来一定不会这样。
可她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妈妈。那天晚上,苏婉早早回了家。
林曦已经醒了,但看到她,只是淡淡地叫了声"妈妈",就转身进了房间。那种疏离感,
让苏婉心如刀绞。"曦曦,妈妈对不起你,"苏婉跟进房间,
"妈妈今天真的……""我知道,妈妈工作重要。"林曦背对着她,小小的肩膀绷得紧紧的。
"不是的,宝贝,你比工作重要,"苏婉蹲下身,想抱女儿,"是妈妈错了。
"林曦躲开她的拥抱,转过身,眼睛里满是泪水:"可是你还是没有来!
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着,就我没有!老师问我妈妈呢,我说妈妈工作忙,
可是李小明的妈妈也是总监,为什么她就能来?"苏婉语塞。
她不知道该如何向一个八岁的孩子解释,成年人的世界有多复杂,职场上的无奈有多沉重。
在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失约就是失约,没有理由。"我讨厌妈妈!"林曦突然喊出来,
"我讨厌你总是说话不算话!我讨厌你对我们发脾气!我讨厌你!
"这是女儿第一次说"讨厌"。这个字像一颗子弹,击穿了苏婉所有的防线。
她呆呆地蹲在那里,看着女儿跑出去的背影,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崩塌。苏婉,站起来,
几乎是机械地走向客厅。林建华正在给林晨检查作业,看到她,眼神里满是疲惫。
"我们能谈谈吗?"苏婉的声音很轻,轻得像一根随时会断的线。林建华点点头,
让林晨先回房间。"婉婉,我想我们需要……"他开口。"我们离婚吧。"苏婉打断他。
林建华愣住了:"你说什么?""我说,我们离婚吧。"苏婉重复了一遍,
这次声音更平静了,"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不想再伤害孩子,也不想再折磨你。
我受够了这样的自己。""婉婉,别冲动。"林建华上前一步。"我没有冲动,"苏婉摇头,
眼泪再次流下来,"你不觉得吗?这个家已经不像家了。我每天像个炸弹,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孩子们怕我,你也在躲我。这样的我,还有什么资格当妻子,
当妈妈?""你只是太累了……""不只是累!"苏婉突然提高声音,又很快压低,
"我是恨,恨这个世界,恨这个让我喘不过气的生活,恨那个温柔的自己不见了。
可我最恨的,是我自己。"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小区灯火:"我想了很久。
也许分开对我们所有人都好。你可以找个情绪稳定的女人,孩子们可以有个温柔的妈妈。
而我,也许一个人待着,就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了。""那孩子们怎么办?"林建华问。
"他们跟着你,"苏婉转过身,"我会付抚养费,每周来看他们。
这样他们至少不用再每天面对一个疯婆子一样的妈妈。""婉婉,
别这么说……""我说的是事实!"苏婉的眼泪汹涌而出,"林建华,你看看我,
你看看现在的我,还像个人吗?我每天都想控制,可我就是控制不住。
那些话就像自己从嘴里蹦出来一样,说完我就后悔,可下次还是一样。我受够了这样的循环。
"林建华沉默了。他看着妻子憔悴的脸,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让他心动不已的女孩,
已经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场磨难的推手之一?"给我点时间,
"他说,"也给孩子们点时间。"苏婉摇头:"我决定好了。明天我会找房子搬出去。
""婉婉!""求你,"苏婉的声音里带着哀求,"让我保留最后一点尊严吧。
让我自己结束这一切。"那一夜,苏婉几乎没有睡。她坐在客厅里,
把孩子们的东西一件件整理好,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擦拭干净。仿佛想用这种方式,
为过去的自己赎罪。凌晨五点,她拖着行李箱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家。
阳光还没照进来,客厅里昏暗而安静。她想起十年前他们搬进这里的第一天,
她和林建华坐在还没铺地板的客厅里,畅想未来。那时候他们说,要在这里养大孩子,
要在这里白头偕老。现在,她要一个人离开了。她留了张纸条在茶几上:"我走了。对不起,
还有,我爱你们。"门轻轻关上,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四、深渊苏婉租了一个单间公寓,
很小,只有二十多平米,但对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家,
她反而感到一种扭曲的轻松。第一周,她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发呆。没有人需要她照顾,
没有孩子的吵闹,没有丈夫的期待。她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飘在真空里,没有方向,
也没有重量。但这种轻松很快就被巨大的空虚取代。每天早上六点半,她依然会准时醒来,
条件反射地想要起床做早餐,然后才意识到孩子们不在身边。晚上下班,
她会习惯性地走向地铁站台,在某一节车厢前停下,那是她以前带孩子们坐的位置。
她想念他们,想念得不得了。但她不敢打电话,不敢视频。她害怕听到孩子们的声音,
害怕他们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林建华偶尔会给她发信息,
都是关于孩子的:林晨数学考了满分,林曦的画画得奖了。苏婉看着这些信息,
又欣慰又心酸。她回复得很简短:"知道了","替他们高兴","谢谢你"。
礼貌得像两个陌生人。公司里的人发现苏婉变了。她不再抱怨,不再发火,
对每个人都客客气气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因为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其中,
只有工作能让她暂时忘记内心的空洞。但孤独是骗不了人的。每个深夜,
当她回到那个冰冷的出租屋,当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
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她想起林曦四岁时发高烧,
她抱着女儿在医院跑上跑下,林建华在外地出差。女儿在她怀里哼哼"妈妈我难受",
她一边掉眼泪一边哄:"没事的,妈妈在呢。"她想起林晨刚上小学,
每天回来都要跟她分享学校的事:哪个同学有趣,老师讲了什么故事,午饭吃了什么。
她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先写作业,妈妈忙着呢。"现在她多想再听儿子讲那些琐碎的日常。
她想起林建华求婚那天,在她家楼下用蜡烛摆了个心形,被物业保安追着跑。
他喘着粗气把戒指戴在她手上,说:"婉婉,我会让你一辈子幸福。"那时候的他们,
多天真,多幸福啊。失眠成了常态。她常常整晚整晚地睡不着,
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把刀,割着她的心。
她开始自责,开始后悔,开始恨自己为什么要把一切都搞砸。可越自责,就越睡不着,
越睡不着,情绪就越糟。恶性循环,就像一个逃不出的黑洞。有一天加班到很晚,
她差点在地铁站晕倒。一个好心的阿姨扶住她,给她递了瓶水:"姑娘,你脸色太差了,
要注意身体啊。"苏婉接过水,道了谢,眼泪却差点掉下来。
已经很久没有人和她说这种关心的话了。回到出租屋,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
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头发凌乱。她才三十二岁,看起来却像四十多岁。她突然意识到,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她真的会毁掉自己。那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里她回到了小时候,
在外婆家的院子里。外婆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摇着蒲扇,对她说:"婉婉啊,人这一辈子,
最难的不是对别人好,是对自己好。"她醒来时,脸上全是泪水。对啊,
她对自己一点都不好。她把所有的压力都往自己身上揽,把所有的情绪都往心里憋,
最后让负面情绪像毒药一样腐蚀了自己,也毒害了家人。
她想起外婆活着时常说的一句话:"心要是乱了,看什么都是乱的。"她的心,早就乱了。
五、觉醒改变是在一个周末开始的。那天苏婉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
试图用书籍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在一个角落,她看到一本旧书,《当下的力量》。
她随手翻开,看到一句话:"所有痛苦,都源于对当下的抗拒。"她站在书架前,
把那本书读了好久。回到家,她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情绪管理、关于自我成长的内容。
她看了很多视频,读了很多文章,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信息。
她了解到"情绪ABC理论":A是激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后果。
不是事件本身导致了情绪,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她想起那天因为林晨的书包发火。
真正让她生气的不是书包,
而是她内心的信念——"他们不尊重我的付出""我说话没人听""这个家只有我在努力"。
这些信念才是怒火的真正燃料。她又学到"正念"的概念:觉察当下,不带评判。
每当情绪升起时,先观察它,像看天上的云,不急于反应。苏婉决定,她要改变。
不是为了挽回婚姻,不是为了孩子们能回到她身边,而是为了她自己。
她要找回那个温柔的自己,那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温暖的苏婉。
她开始制定计划: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起床,做十五分钟冥想。刚开始很难,
脑子里的杂念像疯了一样涌来,但她坚持坐着,只是观察那些念头,不评判,不跟随。
上班路上,她不再刷手机,而是观察周围的世界。春天的梧桐树冒出新芽,
地铁站里卖早餐的大叔总是笑眯眯的,还有那个每天准时在7点15分上车的穿校服的女孩。
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被忽略的美好。工作中,当老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
她不再立刻产生"凭什么总是我"的愤怒,而是深呼吸,
然后平静地说:"我需要评估一下工作量,稍后给您答复。"她发现,当她的情绪稳定时,
沟通反而更有效。晚上回到家,她开始写日记。不是记流水账,
而是记录当天的情绪变化:什么触发了她,她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如果重来一遍她会怎么做。
最难的是周末。以前周末是全家一起的时光,现在只有她一个人。第一个周末,
她几乎要被孤独感淹没,想给林建华打电话,想告诉他们她改变了。但她忍住了。她知道,
改变不是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谈判的筹码。真正的改变,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观众的。
她开始培养新的爱好。报了一个瑜伽班,每周三和周六晚上上课。在瑜伽垫上,
她学会了和身体对话,学会了在疼痛中保持平静。她还加入了一个读书会,每月读一本书,
和一群陌生人分享心得。那些人中,有和她一样在婚姻中挣扎的,有正在经历职业瓶颈的,
有单纯喜欢阅读的。她发现,原来大家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慢慢地,
她发现自己变了。那些曾经让她暴跳如雷的小事,现在看起来只是小事。
她学会了在心里按下暂停键,学会了区分"事实"和"解读"。比如地铁上被人踩了一脚,
她以前会想:"这人是不是故意的?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没素质。
"然后整个早上都会心情不好。现在她会想:"他踩了我一脚,这是事实。他可能是不小心,
这是解读。事实已经发生,解读我可以选择。"然后她就会放下。这种能力,
她在日记里称之为"心理灵活性"。三个月后的一天,她在瑜伽班上遇见了一位年长的女士,
姓陈,大家都叫她陈姐。陈姐五十多岁,气质特别好,总是笑眯眯的。课后,
陈姐主动和苏婉聊天:"你进步很快,能感觉到你的心静下来了。""是吗?
"苏婉有些不好意思。"嗯,"陈姐点点头,"我观察你很久了。刚开始你像张绷紧的弓,
现在慢慢松弛下来了。"苏婉苦笑:"经历过一些事,不得不改变。""愿意说说吗?
"陈姐温和地问。也许是太久没有倾诉对象了,也许是陈姐身上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气质,
苏婉把自己的故事都说了出来。说到最后,她眼眶泛红:"我真的很后悔,
伤害了最爱我的人。"陈姐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说:"婉婉,你知道吗?
家确实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但也不是单方面的情绪垃圾桶。你在家里发泄情绪,
是因为你觉得在家里最安全,是吗?"苏婉愣住,这是她从未想过的角度。
"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给最亲的人,因为潜意识里知道,他们不会离开。
但这种安全感是会被消耗的,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只取不存,总有一天会透支。
""那我该怎么办?"苏婉问。"你已经做了最正确的事,"陈姐拍拍她的手,
"先疗愈自己。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才是家庭最好的风水。但记住,改变不是为了赎罪,
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你真的好了,家人会感受到的。"那天晚上,
苏婉在日记里写下:"陈姐说,安全感会被消耗。我终于明白,
我把家人的爱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把他们的包容当成了发泄的许可证。我一直在索取,
却忘了存款。"她开始学习如何"存款"。每周,
她会匿名给林建华和孩子们买一些小东西:林晨喜欢的乐高积木,林曦喜欢的绘本,
林建华常喝的那种咖啡。她不署名,也不留言,只是让快递送到家。
她还会定期给林建华发信息,不再是简单的"知道了",而是会多说几句:今天天气很好,
记得带孩子们出去走走;看天气预报要降温,给孩子们加件外套。这些变化很微妙,
但林建华感觉到了。他知道这些东西是谁送的,也知道这些短信背后的用心。他没有说破,
只是开始回复得更详细一些:谢谢提醒,今天带他们去公园了;收到了,孩子们很开心。
孩子们也感觉到了。妈妈虽然没有回来,但好像又无处不在。林曦画了一幅画,
画里有妈妈、爸爸、哥哥和自己,四个人手拉手。老师把画拍给林建华,林建华犹豫了很久,
转发给了苏婉。苏婉看到照片的瞬间,泪水决堤。她放大图片,
看见女儿在画的角落写了一行小字:"我想妈妈了。"她把那张画设成了手机壁纸,
每次想发火的时候,就看看这幅画。画里的妈妈笑得那么温柔,她想成为那样的妈妈。
六、重生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秋天。那天是林晨的生日。往年,
苏婉都会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订蛋糕、买礼物、布置房间、邀请小朋友。但今年,
她只能守着手机,等着看别人发的孩子照片。上午十点,
林建华发来一张照片:林晨戴着生日帽,面前是一个奥特曼蛋糕。照片里,孩子笑得很开心,
但眼神却往门口瞟着,仿佛在期待什么。苏婉看着照片,心如刀割。她多想抱抱儿子,
祝他生日快乐。但她忍住了,只是回了个"生日快乐"。中午,她收到林晨的短信:"妈妈,
今天小杰妈妈做了很好吃的披萨,你能教我吗?我想下次生日也吃。"这是分开以来,
儿子第一次主动跟她提要求。苏婉的手在颤抖,她回复:"好,妈妈学会了教你。
"她立刻上网找披萨食谱,买了材料,在出租屋里练习。第一次,面团没发起来;第二次,
芝士烤糊了;第三次,终于像模像样了。她把做好的披萨拍给林晨看:"看,妈妈学会了。
"林晨秒回:"好棒!妈妈最厉害了!"那简单的几个字,让苏婉哭成了泪人。她突然明白,
孩子对她的爱从未改变,他们只是在等待那个温柔的妈妈回来。晚上,她鼓起勇气,
给林建华打了个电话。响了很久,他才接。"建华,"她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能和孩子们视频一会儿吗?就一会儿。"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传来林建华的声音:"好。"视频接通时,林晨和林曦都挤在屏幕前:"妈妈!
""生日快乐,晨晨,"苏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对不起,
妈妈没能陪你过生日。""没关系,"十岁的男孩已经学会了体谅,"爸爸说你工作很忙。
妈妈,你看,这是爸爸送的乐高,是宇宙飞船!""还有我,妈妈,"林曦凑过来,
"我今天吃了两块蛋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生日会的细节,苏婉认真地听着,
时不时问几个问题。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边听一边看手机或者做别的事。
她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们,眼神里满是温柔。"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林曦终于问出了这句话。苏婉的心一紧,她看向屏幕边缘的林建华。林建华别过头,
没说话。"妈妈现在住的地方离你们有点远,"苏婉轻声说,"但妈妈保证,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